我是我,与众不同的我。鼓励咨询系统第三课,让我想到了这句话。

写在课前
看着群里小伙伴们流淌着爱与温暖的分享,如同看见她们敲下那些文字时,洋溢着甜甜笑意的脸。那种甜,质朴的不燥不腻,不张扬。仿佛一颗糖,丢进心湖,水波荡漾开来,静谧、安心,闪着波光粼粼。我想这应该就是心底的“坚冰”融解的景象吧。
我也如此,感受到了自己新的变化。我搜寻了好久,想找一个词来形容这变化,我想到了“柔软”。是的,我好像变柔软了,我的逞强,我的倔强,连同包裹着我坚硬外壳似乎都有了小变化。
这一周,我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周四才在老师和小伙伴们的提醒下完成了“鼓励小我”和“接纳自我”的成长练习。这两项练习,我是和家人一起完成的。
首先,我乘午休回家的短暂时光,完成了“鼓励小我”的练习。我和宝哥哥翻开相册,很默契的选了我儿时的照片。宝哥哥看着照片说:妈妈,这是我小时候吗?我笑着摸摸他的头说:是妈妈小时候。宝哥哥开始对着照片描述起了“小妈妈”:妈妈你穿着白色的衣服,红色的裙子,还有白色的有蓝条纹的袜子和红色的鞋。你手里揪的是什么?我呵呵笑着回答他说:是太姥爷家的苹果树。我指着枝桠上的小果子让他看,他也笑了。
我们俩就这么头顶着头趴在沙发上,看着小小的我。阳光洒了进来,映在我们的后背上,暖和极了。我仿佛又看见那个小小的我,跟在姥爷身后,悄悄踩平他刚刚拢好的田埂,他直起腰,回头看我,微微笑着说:真是“捣蛋鬼”,眼里是满满的温柔……
我抱着宝哥哥,他帮我把照片贴在餐桌对面的墙上,我们站在照片前,注视着那个小小的我,我不由自主地腾出一只手,摸了摸那张小脸。

晚上,完成的是“接纳自我”的练习。写下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会让我难为情,就像每次听到有人“夸”我时,我都会浑身不自在一样。我似乎觉察到“我不好”、“我不配拥有好的”……这样的信念是从小小的我身上散发出来的,但我接纳它们。于是,我想到一个办法:听听家人“说我”(我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否符合练习要求,自觉有趣就这么办了)。我问婆婆,我有什么优点、能力和弱项?婆婆脱口而出:爱说、爱笑、爱哭、爱闹。听着婆婆押韵逗趣的言语,我不禁哈哈大笑。我又给茂哥发信息,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很认真地给我做了回复。第一次知道,在家人眼里,我原来是这样的。

我思考着,认真写下我心中的优点和能力,当然还有弱项,并每一项后面郑重地加上“我接纳它是我的一部分”。然后,我朗读了这些“品质”和占了半张纸的、需要自我接纳的弱项。
这些天来,每次“路过”小我,我都会对她微笑,然后给她一个鼓励;有时我也会特意站在她面前,从内心深处给她一个拥抱。我开始试着在自己“犯错”的时候,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不再钻进自责的牛角里不肯罢休了。当我看见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也不再会自以为是的想“我给大家添麻烦了”,“都是我的错”……,我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我明白“我是值得被爱的”。我似乎变得柔软了。我想,应该是的。
我看到了茂哥贴在盥洗镜上的“拿药”;看到他默默为我做带去单位分享的面包;看见婆婆带着宝哥哥还为我煎药、做饭;看见宝哥哥在我喝药时为我摆了一排的“好吃的”,嘴里还念着“妈妈加油,我给你加油鼓劲,苦药是保护你的小肚肚的,喝完吃好吃的漱漱口”,我也看见自己在家人们有情绪时,默默闭上嘴巴,或是点头听他们诉说,或是给一个拥抱……,我想,我真的改变了。

鼓励咨询第三课
踏着最后的“铃声”进了会议室,跟随老师的节奏开始新的一课。听着小伙伴们用或激动、或欣喜、或幸福、或激动的语气描述着一周来的变化,我也沉浸其中,被她们感染。关于自己,还是一样的不善表达,但我也发现了自己的新变化:不再感觉自己很“low”,我告诉自己:这样也很好啊。
“家庭馅饼”体验活动
课程是从“被比较”开始的。老师提示我们用饼状图和形容词将自己和兄弟姐妹、亲戚或者发小“做比较”。

在比较中,我又是谁?
比较结果,我是那个不漂亮、不高贵、不心灵手巧也不可爱讨喜的胆小笨小孩。因为“比较”我开始决定逃避、后退,也开始勤劳、努力,当然我也拥有了“察言观色”的本事。我想,那时的我应该多想变成“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挂满了那些我渴望拥有的特质,然后变得和别人一样吧。
在接下来的3A总结表中,我这么写道:
觉察:我觉察到了,我是笨拙、胆小、敏感)的一个人。
接纳:我接纳自己,即便我有缺点,并不完美。
行动:允许我自己做本真的自己。
家庭馅饼图,让我一目了然的看到,在比较中我是谁,在比较后我又做了怎样的决定。我的小心思、小情绪和着小自卑揉成对别人的羡慕,对自己的苛责和动力,然后粘着自己这么多年,直到在鼓励咨询课上才真正的被发现”。
生命中有太多的“比较”,但我们依然可以做自己。

家庭星座问卷
1.你与谁同住?
2.你认为自己是老大/老二/中间/最小/独生?
3.你当时有什么经验和感受?
4.家中谁跟你最像?怎么像?
5.家中谁跟你最不像?怎么不像?
6.兄弟姊妹中谁最被疼爱?谁最?
7.父母是怎么样的人
8.谁影向你最大?
9.熟悉的场景?
10.印象最深我长大一定要怎样?我长大一定不要怎样?
10个问题,10个答案,藏着我们独特的品质和经验,每一个答案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做决定,哪怕一个微乎其微的小事都会影响着我们特质的形成,因为是决定造就了我们品质。
1.从出生到1岁,谁是你的主要照顾者?
2.当你还是个孩子,你最喜欢谁?
3.主要照顾者如何表达他很爱你的?
4.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是怎样向你喜欢的人表达你爱他的?
5.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喜欢的人是怎么表达他爱你的?
3A总结表:
觉察:我觉察到了,我透过(顺从)和(一起做一件事)并以(做好吃的)和(温柔的说话)的方式接受爱。
接纳:这只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模式,如果我喜欢,我愿意,我可以改变它。
行动:问别人我表达爱的方式是否让他们感觉到了爱,再问问他们是否有其它他喜欢的方式。
有时候,不是不爱,只是因为气质和感受不同,我们接纳和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同。允许不同的存在,接纳彼此的差异,用有效沟通知道彼此表达爱的方式,然后找到彼此的契合点,约定彼此爱的语言和行为,让彼此感受到最舒服的爱的表达。

在我看来,鼓励咨询的体验活动就像一把铲子,它帮助我们移开盖在回忆上的土,挖掘记忆中的故事,从故事中提炼特质,再从特质看见形成,每个故事都是一颗宝石;3A总结表就像绳子,它把从故事里淬炼的宝石(觉察、接纳、行动)穿在一起,变成闪闪发光的项链,我们把它戴在颈上,让它映衬着我们的脸。
因为越来越明白故事于我的意义,我开始改变了,变得不那么惧怕回忆了。我明白,回忆里的故事是我们私人逻辑形成的最好佐证,它将潜意识埋进我的身心,再发表于我的言行,它不是在揭我的旧伤疤,它是在帮我找那些散落了的宝石,它想为我穿一串项链,戴在我的颈上。
朵拉魔法卡的小惊喜
抽取朵拉魔法卡依然是我喜欢的环节,这一次分别在课中和结束邀请分享的小伙伴抽卡。听小伙伴们分享故事,看抽卡的小惊喜,听老师念上面的文字,我觉得这一系列很神奇,真是智慧又有魔力的朵拉夫人哟!
真诚的琴妮
爱生气普里西拉
致谢,意味着一节课又要结束了。真心感谢小伙伴们真诚、勇敢的分享,那是不善表达的我所缺少的勇气,看吧,我又不自觉的“比较”起来了。不过,这一次我知道,我允许别人不同,也允许自己的不同,只是我们需要一个翻译器,将这不同翻译出来。比如:我们体会爱。我们需要通过感受读出自己的情绪,通过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再通过有效的沟通看到别人对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多像一个翻译器呀,把爱的行为翻译成爱的语言。我们告诉对方,这是我表达爱的方式;对方告诉我们,这是我表达爱的方式,咦,它们原来不一样,但下一次,我们会从不同的方式中感知到“这就是爱”。
写在课后
我们选择鼓励咨询系统课的那一刻,就开启了“自我探秘”的神秘旅程。我们走进迷雾森林,手拿“藏宝图”,却不知该往何处?各位老师像是领路人,引导我们穿过迷雾,穿越密林,带我们发现属于我们的宝藏,带我们去见那个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我们自己。我想说,我们应该是幸运的,有引路人,有小伙伴,即便我们去往不同的目的地,但也明白这段旅程并不孤单。

我相信,这一路上所有感动的泪珠,会变成小星星,照亮我们“回来的路”。而我们,也将带着那个“孩子”重返今天。让那个小孩做我们余生最亲爱的朋友吧,陪我长大,和我们变老……
感谢心灵Keep专业、用心的引路人,感谢勇敢,真诚的“志愿者”,感谢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也感谢没有逃避,没有放弃的自己。我想遇见你们,我是幸运的,找到自己,我是幸福的。
最后,我还想告诉自己:不着急,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