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冷知识🌍头条
古代人如何越冬取暖

古代人如何越冬取暖

作者: 一颗不想甜的糖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23:11 被阅读18次

冬季已悄然而至,北方到了11月15日这天会全面供暖,南方人则使用空调取暖。那么在没有这些现代科技的古代,古人们是如何越冬取暖的呢?


1、锦帽貂裘&纸裘

皇帝冬季的龙袍,用黑狐皮制作,用海龙、紫貂滚边,保暖效果出众。王室贵族一般用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制作。锦帽貂裘、皮毛斗篷、毛领(围脖)……不仅保暖,连款式和工艺都堪称高定。

而穷人们只能是短褐穿结,以棉衣为主。唐宋时期,人们会用楮皮纸做衣服,称为“纸裘”。它不但御寒、耐穿,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为贫民士子的过冬首选。

历代纸裘

2、原生火源:火坑&火盆

“围炉而坐”是古人冬季常见的场景,有条件的用精致点的火盆,没条件的用泥盆,不过是“精装版”、“简装版”的区别罢了。无论在诗词还是书画中,火盆的出现频率都非常高。

雍正行乐图—围炉观书图

3、暖手宝的老祖宗:手炉&足炉

到了唐代,人们又用铜制成手炉。其呈椭圆形,里边放火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面暖手。脚炉比手炉要大,可放在脚下暖足。此外,还有暖足瓶,俗称汤婆子,里边灌上热水,晚上放在被窝里。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说的就正是它。


4、办公神器:暖炉&暖椅

古人很讲究,室内取暖,就要用上专用的“暖炉”。皇宫内多用铜质暖炉,做工精美;民间多为陶土或铁质暖炉,更注重实际功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暖阁春初入,温炉兴渐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说的正是暖炉。

宫中暖炉

当暖炉满足不了需求时,更有创意的取暖工具——暖椅,就诞生了。清代典籍《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在他的著作中专门讲诉了自己设计暖椅的经历。他在椅子下面设计了一个抽屉用来放炭炉,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全身都能暖和。

古代人如何越冬取暖

5、川味暖房:椒房殿

花椒只能作香料?古人比你有创意!古书《三辅黄图》记载,汉代在未央宫中设有椒房殿,以花椒和泥涂墙壁做保温材料,“取其温而芬芳也”。冬天置身其内,有御寒保暖之效。

以花椒为保温涂料的方法更为后人所效仿。《世说新语》记载,西晋时首富石崇便『“椒为泥涂室”;而南朝庾信《梦入堂内诗》中也有“香壁本泥椒”的文句。这样的房间果然川味儿十足!

相关文章

  • 古代人如何越冬取暖

    冬季已悄然而至,北方到了11月15日这天会全面供暖,南方人则使用空调取暖。那么在没有这些现代科技的古代,古人们是如...

  • 古代人冬天如何取暖

    在古代,冬天取暖是和每天吃饭同等重要的生活大事,是生存所必需的保障。所以,形容贫穷得无法生存叫“饥寒交迫”。古代没...

  • 古代人冬天如何取暖?古建筑有哪些取暖措施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下雪了,你的家乡下雪了吗? 天气越来越冷,暖气、空调、暖宝宝、取...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吃生肉喝冰水,冬天露大腿。冬天坐在有暖气的房间里与喜欢的人一起吃火锅是件超幸福的事情。 可是古代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 如何取暖

    如何取暖 在物质匮乏的那年,拧螺丝的螺丝刀都需要各种拼接,打火机也需要各种零件慢慢拼装…… 有一部...

  • 越冬

    大漠,北风如林一棵胡杨蹲在赤裸中聋,哑,瞎像铁矿石沉入熔炉,浴火重生

  • 《越冬》

    一路彪升不用憔, 几人欢喜语萧萧。 无脂好减三斤肉, 远比长跑胜半招。 岂怕冬来冰雪急, 心中自有计千条。 朝天静...

  • 越冬

    新年伊始,天空却被阴云堵了个严实,只滤下些许黯淡的微光,敷衍着地上这群一直守望温暖的大大小小的生命。被敷衍...

  • 越冬

    雪飘清凉花怡香 娇娇艳丽屋中藏 辛苦育护匠人心 打罢新春出闺房

  • 取暖

    今年春节期间的气温还是挺低的,因为好几年没回来过年了,也意味着没在老家越冬,还是有些担心取暖的问题。 这几天的体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人如何越冬取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mn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