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指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表现上。
聚光灯效应主要是说,一个人平时表现很自然,而在聚光灯下,突然会连路都不会走了。比如人们之所以害怕登台演讲大脑会“死机”(一片空白),可能就是这个缘故吧!
为什么在没有人在意你的时候,你会很自然,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别人注意的时候,会突然方寸大乱呢!
这可能与人的基因本能有关:人天生的恐惧或不安全感造成的——不知不觉之中,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在别人看来的表现上了。
可为什么有的人在“聚光灯”下看上去那么自然、得体且显得很优雅呢?
这些人更在意自己动作的完成上了。而要很好完成这些动作或过程,需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无他,但手熟尔!
那都是别人在没有被“看到”的时候刻意练习的的展现——已经“无我且无他”。
所以,那句“该干啥就干啥”,看似简单的朴素说法,却道出来了人生智慧的不二法门——问题总会出现,而解决问题的智慧很多时候就是忽视它,不要有“聚光灯”效应,反而是成本更低的做法——不管你“聚光不聚光”那些事,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
“聚光灯效应”的核心,主要在于——你在意进步呢?还是在意别人眼中的好看呢?
把“聚光灯”放在成长上,而不是别人眼中的是否“好看上”,是破解“聚光灯效应”的锦囊。
还真应了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的一个不等式:注意力>时间>金钱。即注意力放在哪里更划算。
注意力大于一切——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才是正确的“聚光灯”!
这就需要一个价值观判断:什么重要,什么都重要,什么最重要。
反复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就会把注意力用在该用的地方,这时候那些所谓的“聚光灯”会消失了、不见了、再也找不着了。
这么做的好处是,突然之间,你的眼光会抬高标准——那些“鸡毛蒜皮”,你会“聚焦”吗?
更因此,会围绕长期的“标的”去做事,很多的内卷呀、胜负啊什么的,都与你无关了——与世无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