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了一个现象:“在跨研究、跨种族、跨文化上存在着性别差异。”所以,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造成男女两性不同人格、兴趣、能力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显然大家也是不确定的,有人认为主要是后天教养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先天生理差异造成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基因的影响更大,里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人类的遗传根源问题其实是基因主导的,基因向更有利于自己的传播和发展的方向指导人类的行为选择。
所以,自然会选择那些更有利于基因遗传的特性。
我发现很多演化心理学家都爱拿关于男性的性选择来说事,当然这也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在身体机能方面处于优势的男性总是更擅长接近女性,因此,攻击性较弱的男性获得繁衍机会的能力就更差,经过很多代发展下来,多数男性都是更具有攻击性和支配性的。
对男性来说,一般都更倾向于选择年轻的、身体更丰满的「这发明发达意味着更利于生育和养育后代」的女性,同时男性还更倾向于误解来自女性的友好的示意「比如微笑」,多数时间男性会把这个解读为性暗示,
「举个例子:有一个美国超市要求收银员在收银时保持微笑,自从这项规定实施后,就有很多女收银员被很多男顾客“骚扰”,女收银员微笑是工作要求,但是很多男顾客会把这个解读为性暗示,所以就有很多人当场问女收银员要联系方式,后者等收银员下班后在停车场等她。」
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好处,虽然男性常常猜错来自女性的表情,但是如果猜对了,那就是获得了一次繁殖的机会。我觉得这也是基因搞的鬼,而且大概率来说,我们这个基因会一致遗传下去,直到人类这个种族灭绝。
同样,女性由于自己在生殖时的代价更大
「男性产生1000颗精子只需要几秒钟,但是女性一个月才有一颗卵子,而且还需要怀胎九月,生育的痛苦,母乳喂养孩子等等,都是女的在付出」,
所以,女性也会通过美容、整容、隆胸、去皱、抽脂、健身等行为提高自己的魅力,从而获得更多更优质男性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好的资源,这更有利于生育和养育下一代。
对于以上的推论,演化心理学家表示不同意,因为以上所有结论都是时候推论的,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是无从得知的。所以他们根据一系列研究得到推论:
性别引发嫉妒。男性比女性更多的体验到性嫉妒(男的都更关注女性和其他男性的身体接触);而女性则更多体验到情感嫉妒(伴侣和其他女性的情感互动)。
我们喜欢和自己有相同基因的人(比如:家人、亲戚)。
我们的记忆倾向于记住和生存相关的信息(比如我们总是忘记钥匙放哪了,但是从不会忘记吃的放哪了)
说了两中观点,一种是认为基因和生理扮演了主要角色「我就是这一派的」,另一种认为人文和社会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结论是有点恶心的,那就是都很重要,针对所有社会人类,我们可以认为基因更重要或者社会更重要。一旦到个体层面,就很难判断哪个因素更重要。
毕竟我们这里是更多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心理活动及其影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