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们怎样解释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的准确性,对我们这一代人非常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会作出解释。
对于归因因果理论,大家知道多少呢?
当我们经历一些消极事件或者预期之外事件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无休止的分析和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是因为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01」的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进行归因解释。
比如,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我们可能在开始时将错误归因为他昨天没睡好或者老师讲的无聊。但是如果观察一下周围的其他学生,如果所有人都在睡觉,那判断的结果又会不同,这就是情境的不同会影响我们的归因。
再比如,在心理实验中,学生们根据以下句子“那个图书管理员帮助一个老妇人将杂物送到了马路对面”能够推断出图书管理员的一种特质,后来研究者帮助参与实验的学生回忆记忆过的句子时,研究者发现最有线索的不是“图书管理员”,也不是“老妇人”,而是“乐于助人”,这种自发的推断出的一种图书管理员所具备的特点。这就是我们通常为什么能够很容易的推断出某个个体背后具备的特质,无论是否正确,心理学称之为自发性特质推论(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

以上图片中介绍的是凯利的归因理论,凯利将他们分为三种因素,分别是一致性,区别性和共同反应,它们会影响我们将某人的行为归结为内因还是外因。我们要尝试建立起自己的标准。
比如,周芷若和很多人都批评赵敏(这是共同反应),而赵敏并没有受到另一部分人的批评(这是较高的区别性)。那么此时我们可以作出外部归因(赵敏是有些问题的,Ps.说这句话时我的心在滴血)。
但是,如果只有周芷若一个人在批判赵敏(这说明较低的共同反应),同时她还批评其他人(较低的区别性),此时我们可以作出内部归因(周芷若是有些问题的|Ps.事实上周芷若确实是有些问题的)。
【01】.归因理论。描述了我们怎样来解释人们的行为。不同的归因理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假设。归因理论可以分为:性格归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和情境性归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两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