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散记(二十)

作者: 邹永志 | 来源:发表于2021-11-14 07:46 被阅读0次

这次回到家乡,有幸参加了我们常德地区农校七七届同学的聚会。

十一月的十三日,阳光明媚,古老的澧州城南的四A级彭山风景区,湘聚着原常地区七七届三十三个同学,这是澧县籍的几个同学盛情相邀的。

难以忘怀的三年同窗之情,还留在常德和张家界慈利县(原属常德地区)的同学能参加的都参加了,是真的,大家都是六十几岁的人了,能见上一次是一次了。

澧县是个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相丰富的地方,七千多年前的“城头山遗址公园”,享誉海内外。“彭山”风景区,山上林木葱茏、古树参天,山下清清的澧水河缓缓流淌,走入景区如人间仙境。里面的古老风车,现代玻璃桥和河边上的花海吸引了不少的游客。

澧县还是一个有红色故事的地方,贺龙元师曾在彭山脚下住过九十多个日日夜夜,这是他领导的红军攻克“澧州城”后,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的。彭山景区这里有红军渡、贺龙元师的住所、红军医院等等,一个景区讲了好多红色故事。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有美丽动人的风景加上有动人的故事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我们常德地区农校七七届同学中有个叶晓荣同学,他扎根基层,毕业后就一直在乡镇工作,退休之后还在城头山种植紫色水稻,他注册的“城头山紫米”成了地方特色品牌,这次他还给聚会的同学每人送了一盒紫米。

上面的一个三间的小平房,是叶晓荣同学买下来的有了百年历史的老油榨房,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油坊是同一时期的。房子里面的东西都成了文物,他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把它买下来了,里面的千年古樟树做的榨筒真是弥足珍贵。

这次我们同学澧县之聚,以毕才明同学牵头的几个澧县籍同学,为我们同学能吃好玩好很是费了一时心事,上面几张照片我是拍的千年古寺“钦山寺”,据说该寺建于南北朝时期,常德地区的佛教是发源此地的,里面的罗汉松经历了了一千七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过,可惜的是巳经枝叶枯萎了。

同学之情是真感情,几十年不曾相见也不会遗忘,我们35班的易善才同学,毕业四十多年了,我们两从未谋面,昨天在景区门口的人流中,我一看就认出了他,因为是他在景区门口在等我们安乡几个稍微晚到的同学。还有36班的谭敦富等同学我也是四十多年没见过面,我在同学中也认出来了他们。

有了难忘的同学之情,就有多次的同学之聚,每一次的相聚又难舍难分。昨天,我中午喝了好多的酒,晚餐又还喝得不肯下酒桌,是安乡的陈全国、周丙新、袁超贵仨同学把我拉下桌的,因为返回安乡县城还有近百公里。

再见了,老同学们,我们共同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

感谢了,澧县的几个老同学,这么盛情的相邀与招待!

相关文章

  • 回乡散记(二十)

    这次回到家乡,有幸参加了我们常德地区农校七七届同学的聚会。 十一月的十三日,阳光明媚,古老的澧州城南的四A级彭山风...

  • 回乡散记(二十一)

    本月的八号,我给乡下的老母亲请了一个保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性格不太好的老母亲与保姆关系甚为融洽了。 乡下的老母...

  • 回乡散记(二十二)

    一场初冬的强冷空气就要来了,趁机会今天上午在家旁边的湿地公园拍了一些照片,收获了一些家乡秋与冬之交的美丽图景。 前...

  • 回乡散记(二十六)

    昨天傍晚从乡下回到县城,在县城里的步行街洗了个脚。 在广州天河区那里洗一个脚要花二百多块钱,在家乡的县城里,55元...

  • 回乡散记(二十五)

    魂牵梦绕的地方是哪里?谁都会说是家乡! 我是因为: 忘不了的是在乡下大妹家的老母亲! 我是因为: 忘不了的那条房前...

  • 回乡散记(二十八)

    回乡到今天,已经是半月有余了。 这次回来看得最多是江南烟雨,在湖边、在河边、在荷池边、在绿茵茵的河堤上漫步,多数的...

  • 回乡散记(二十四)

    从北京返回安乡已经有八九天了,还没有记录回乡多少东西,是因为好多的过去都记过,现在不晓得从哪里着笔了? 发那么多县...

  • 回乡散记(二十三)

    这次回到家乡逗留,有幸参加了几次同学聚会:先是国庆期间的高中同学聚会;十一月中旬的原常德地区农校(77级)同学在澧...

  • 回乡散记(二十五)

    今天,正月初四,农历节气是立春日,我从北京回到安乡已经二十多天了,一个小孩子们特别期待的春节都快过完了。 立春,大...

  • 回乡散记(二十九)

    图片上高耸的几栋房子是县城里三年前开工兴建的商品房,是建在原县妇幼保健院那地块。云雾缭绕之中的楼盘气势不凡,可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乡散记(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rt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