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崔琰:因为一封书信被曹操误会,蒙受冤屈而死

崔琰:因为一封书信被曹操误会,蒙受冤屈而死

作者: 锦小昀 | 来源:发表于2024-04-10 10:57 被阅读0次

东汉末年,崔琰生于名门望族的清河崔氏家族。崔琰不仅学问渊博,且笔锋犀利,因而受到了曹操的青睐。

当时的曹操,虽然以铁血著称,但对才人总是礼遇有加。他不但重用崔琰,还接纳了崔琰的推荐,将一个叫杨训的也拉入了自己的帐下。

不过,话说回来,这位杨训却是个会说会道的人物,一向擅长投其所好,于是在曹操自封魏王之际,他上了一道大拍马屁的奏折,把曹操的功绩吹得天花乱坠。

这时候,就有人开始冷嘲热讽了,说杨训这是纯粹的谄媚,指责崔琰荐错了人。

据《三国志》记载,崔琰看了杨训的奏折草稿,于是写了封信给杨训,信上写的是:“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大意是:你的表文我已经读过了,事情做的挺好的,虽然现在人们嘲讽你,但随着时间变化,事情也会改变的。

可这封信,不幸被别有用心的人截获,并加以曲解,告到了曹操那里。曹操一向疑心重,这下子听信谗言,误会了崔琰的本意,认为崔琰在信中暗藏玄机,言辞之中透露出对他不满和怨恨。曹操说:“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曹操的心思就这样被搅乱了,他生气地说,这崔琰明显是心存不满,怎能容忍!

从此,崔琰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被贬为徒隶,身边更是时刻有人监视。但崔琰的气节未改,依旧与世无争,其家门前依旧车水马龙,他的态度和那不屈的眼神,更是让曹操觉得面子挂不住。最终,在种种压力和误解的积累下,曹操下令将崔琰赐死。

另有裴松之引用了《魏略》的记载,对崔琰的死有了另一种说法:崔琰的一部文集,有人携带的时候用布包裹起来携带。这让与崔琰不和的小人添油加醋,诬告到曹操那里,说崔琰的文集批评朝政,所以不敢光明正大的说,读这个文集的人都把书偷偷的包起来。曹操听后怒气冲天,这才把崔琰下狱处死。

曹操,虽然功绩显赫,但其性情中的多疑和刻薄,也让他错杀了不少忠臣好友。也后世的文人墨客,提到崔琰,无不为他鸣不平,诗书中常常有为崔琰翻案的篇章。

相关文章

  • 崔琰传

    崔琰字季珪,是清河东武城人,被曹操称为像古代圣贤伯夷、史雨那样的人。崔琰在年轻的时候,不喜欢读书而喜好武术,尤其是...

  • 世说新语-迷之曹操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者。他觉得自己形貌丑陋,不能威慑远方的国家,就让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自己就握刀站在崔琰的坐床...

  • 国之周昌毛玠故事

    国之周昌毛玠故事 崔琰的故事见我所写拙作《三国史话》中的《曹操为之“床头捉刀”的崔琰》一文。 毛玠(?—2...

  • 曹操为之“床头捉刀”的崔琰

    崔琰(音yǎn,演)原本是袁绍手下谋士,后被下狱。曹操攻破袁绍之后任用其为别驾从事。208年之后任曹操的组织部长,...

  • 浅谈误会

    误会,是冤屈的微缩版。反之,冤屈也是误会的升级版。 怎样定义误会与冤屈的界限? 首先,要看程度。 如果涉及到官司命...

  • 因为一句话,曹操杀死了他,全天下人都为他落泪

    惨死于曹操刀下的冤魂,不计其数,其中包括荀彧、孔融、边让、杨修等名士。不过死的最冤枉、最令人惋惜的,是崔琰。崔琰品...

  • 你知道妖怪和妖精的区别吗?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关于曹操的故事。讲的是曹操统一北方后,有天匈奴使者来觐见,曹操自觉长得丑,便让相貌俊美的崔琰来...

  • 【289】他是孙权的女婿,吴国4次动荡他扮演了不同角色,最后被伪

    人无完人,谁都有冲动的时候,三国时期的人们也一样。曹操杀了孔融、崔琰,袁绍杀了田丰,刘备杀了张裕,刘禅杀了刘琰,孙...

  • 人生的真相 荀彧

    众生言 曹操杀了崔琰、孔融、祢衡、华佗、娄圭、许攸、杨修、荀彧,周不疑,各有各的目的,可不是因为妒忌他们的才华。没...

  • 《品三国》读书笔记(第十八)

    孙权与士族、名士的矛盾冲突。这其实也是曹操、刘备、诸葛亮他们遇到的共同问题。 曹操杀边让、杀孔融、杀崔琰、杀杨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崔琰:因为一封书信被曹操误会,蒙受冤屈而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uq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