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游伏妖篇》,觉得比降魔篇好看得多。依我看,这部电影的想象力和特效不亚于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故事情节也连贯,各种隐喻讽刺更是巧妙而狠毒。我觉得还挺过瘾。
伏妖篇有三条主线贯穿。第一条线是伏妖。这条线是最简单的,从最开始阴风阵阵的戏班子、毫不掩饰妖气的蜘蛛精,到表面充满童趣、细看却怪异可怖的比丘国。妖精们一波又一波,却大多不中用,即便是幕后终极大BOSS九宫真人,其实也只要一招如来神掌就能解决掉。这说明西天取经,降妖伏魔看似是师徒四人最大的麻烦,但其实只算得上是力气活。
第二条线是内斗。取经路上,人心难测,妖精易辨,伙伴却难防。
孙悟空暴虐,杀人杀妖就算了,他更想弑师。猪八戒是个白脸奸臣,一有风吹草动就巴不得师傅赶紧死,队伍早点散。就连弱智一样的沙和尚也一直在耍奸,宁愿憋住喷嚏、鼻孔被堵,也不愿变回人形自己走路。
可就算这样,唐僧这个师傅也还不如三个徒弟,武力值不如大家,本应以德服人,但是电影一开篇他就被“小人国”封了个“终身成就奖”,整日靠着些虚张声势的把戏,蒙骗三个徒弟。师徒四人你死我活的内斗、猜疑和做戏是他们的日常,把本就不轻松的取经路变得更加危险莫测。
第三条线是心魔。前两条线尽管麻烦,但也都有办法化解,唯独心魔,强大到可以困住每一个取经人。
以唐僧为例,小善灰飞烟灭前说,世间最难是情关,唐僧最大的心魔是情,被孙悟空打死的段小姐是他始终都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所以,在遇到酷似段小姐的小善之前,不管多危险,整部片子的基调都还是欢乐轻松的,唐僧也都是嘻嘻哈哈的,直到小善出场之后,我作为观众都一下子觉得沉重起来。影片最后,唐僧依然沉浸在对段小姐的思念中不能自拔,看来心魔未除,西游系列还得拍下去。
至于孙悟空,刚开始看的时候,一直很困惑,大话西游里面的主角明明是孙悟空,可为什么周星驰上了年纪以后却要唐僧当主角?二刷的时候看孙悟空被唐僧揍得的像条狗,才突然发现,这部电影的视角其实还是孙悟空的。
当初孙悟空离开紫霞,情关已过,似乎放下了一切,因而总是冷冷地注视着心魔难除的唐僧对段小姐追忆成狂,整日在爱欲中沉沦。但孙悟空最大的心魔不是情,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不管吃过多少苦头,仍是无法接受成人世界里圆融的游戏规则。他的眼里世界非黑即白,人非好即坏,妖不管做不做怪都必须死。可惜成人的世界根本不吃他这一套,没本事的偏偏能当上师傅,偷奸耍滑的最受领导喜欢,妖精要吃你们被俺老孙收拾了,你们竟然还有脸来埋怨。孙悟空悟不到的,始终是成人世界里那些伪善和做戏。
但是他还是找到了对抗心魔的办法,那就是逐渐接受这个不美好的世界,活的像条狗一样,被唐僧打骂,明知道唐僧向他下跪是做戏,还是被感动的泪水涟涟。只有像条狗一样,才能坚持着向前,而只有坚持着向前,才能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妥协才能换来坚持,因此孙悟空只能一路取经,一路挣扎。这不是取经,这是人生。也许就是周星驰人到中年的感悟吧。
所以与大话系列不同,西游系列里的唐僧都很幼稚很年轻,而孙悟空却有着看破的沉重和无奈。孙悟空的表演者换了又换,背后始终是白了头发却依然坚持赤子之心的周星驰。
这里扯个闲篇。几年前看三联一篇文章,结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细数了菩提老祖、阿弥陀佛和如来佛祖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他们旷日持久的佛道与地位之争。孙悟空是菩提老祖的高徒,人缘广、面子大,非常能打,那么西天取经如果成功成佛,他以及背后的菩提老祖在佛教系统里就可以有一席之地,这是阿弥陀佛和如来佛祖所不愿看到的,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派出六耳猕猴,于是有了真假美猴王这一节。
六耳猕猴和孙悟空,相貌声音一样,武力值相同,连兵器都差不多,因此上天入地,既无人能辨,也打得不分伯仲。最后靠如来佛祖验明正身,把真的当做假的一棒子打死,修成正果的其实是六耳猕猴。这篇文章脑洞极大,然而论述毫无破绽,实在精彩,如果孙悟空真的死了,最终成佛的是听命于如来的六耳猕猴,这倒也符合西游记原著的暗黑风格。
说到底,不论人间或天界,还是容不下孙悟空。
剧情也许我有过度解读,但是这部片子的特效和想象力也绝对值回票价了,一点也不亚于去年口碑爆棚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红孩儿三昧真火里漫天的天兵天将,孙悟空上天入地的超大场面真的很燃。
我特别喜欢姚晨的表演,迎接唐僧时以长辈和领导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对着小鲜肉摸手捏脸玩亲亲,动作简直行云流水,自然的不能更自然,荧幕前多少干过这种勾当的人要汗颜?而且整部片子她的台词最见功力,跟唐僧告别时,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明知道是做戏,可还是念得那么叫人依依不舍。
看电影嘛,按照惯例不能少了吐槽。我实在不喜欢孙悟空变成一个冒火煤球一样的大狒狒,看着那个狒狒,分分钟出戏,老觉得是在看金刚。在我心里,不管原著里怎么描述孙悟空面貌丑恶,美猴王只能是那个驾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