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情节似乎在走走停停,总有些没有说透的东西在字里行间勾引着我将这个故事读完。
时间定在两个星期以后的今天,我终于啃完了这本厚重且沉重的故事。
这位女心理医师贺顿能够狠下心出卖自己的身体以获得学习心理学的资格;再后来为开一间心理诊所,用欺骗的手段与曾经的同仁发生关系以取得开店资金10万元;同时愿意以自己的婚姻换取一间房子作为诊所门面。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而我会这样想,这是一个事业心极重的女人,又或者可以这么认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断断续续的几个看诊片段中,大多数都是来访者在叙述。尽管看不到贺顿的能力,但在来访者的言语和态度中,似乎有一些敬意,又或者友好。由此看来,贺顿之前所作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包括努力学习心理学。
也许我这样说不对,但你且听听。这个世界,从来不注重过程,在乎的不过是结果而已。为什么这样说,你若没成功,你的努力会有多少人关注呢?莫言是成功,他是第一个拿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他的名号在2010年甚至是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可谓是如雷贯耳啊!有谁会在乎他曾是一个小学都还没毕业的孩子?也没有人会在乎他获得的奖也许会跟翻译他作品的那个人有关。这些都听一听罢了,若是在意,只会当做你不成功的安慰。
还没将这本书读完,我已经给她的人生下了定义。这样显然是不全面的。故事到了即将合上的时候,我似乎看见了贺顿的性爱观的渊源。你也许会说,她有什么性爱观,不过是对性爱无动于衷罢了。对,没错,这就是她的性爱观。
故事是由来访者大芳和老松这对夫妇的看诊展开的。大概就是三次出轨,三次捉奸的故事。可是出乎人意外的是二者都称自己是这件事件当中的受害者。
贺顿迷糊了,于是通过自己的情夫,也就是当时在广播台一起工作的同仁,找到心理学的导师姬老先生,原谅我记不起他的全名。
两人在交谈的过程中,话题莫名其妙的就引到了贺顿的身上。而解决贺顿心理问题的结果就是通过跟姬导性交的方式来激发贺顿心理阴影的爆发。
问题终于解决了,而我才发现贺顿为什么会将性看得如此冷淡。
心理问题解决后的贺顿,便是凤凰涅磐。重生的贺顿,对性似乎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她斩断了与情夫的联系,告别过去。她叫板姬老先生,将矛头直指过去解决她的心理问题的方式。现在的她,只为认真学习心理学,他日和丈夫重开心理诊所,原谅我顺便把诊所名也忘了。
我在想如果没有当年的心理阴影,贺顿就不会有如此的性爱观,那么她的人生会不会就会大有不同呢?只是猜测而已,毕淑敏笔下的人物可真谓是曲折离奇啊!
什么叫曲折离奇,待看完这本书以后,便能知晓。在以女心理医师为主线,还穿插了很多看诊的小片段,情节一卡一卡地交错着展开。所有的故事都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结束。
希望这本书能有更多人看。
发自A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