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农历2019年的大年初五
坐标:祖国的心脏~北京
今天老师讲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理论,用以区别巴甫洛夫提出来的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最核心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被动接受刺激,比如狗狗每次吃饭前给它摇铃铛,久而久之,它就知道铃铛意味着食物,它听到铃铛就会流口水。这个铃铛的声音就是狗狗被动接受的,铃铛与食物的链接是外界环境赋予狗的。所以,它被动地学到了一个反应----铃铛响~意味着可以吃到食物。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不同在于,如果这只狗偶然间,自己去碰了一下铃铛,然后我们就给它一份食物,下次,它再次偶然碰到铃铛,它再次可以得到食物,最后,它也学到了一个反应----自己去碰铃铛~意味着可以吃到食物。
这两者的不同在于,经典条件反射是由刺激开始的学习,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属于观察学习。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一种由意志行为而开始的学习,这种学习属于主动试错和探索。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始实验,是把老鼠关在铁笼子里,里面设置很多机关,其中一个被触碰到,笼子就会出来一份肉丸。在笼子中的老鼠,偶然发现按压铁棒可以获得食物,则它将会逐渐学会按压铁棒可以获得食物这一经验。这属于主动的发现学习。它发现了某一种并未直接显示的“规律”。
由此,让我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刻意练习》。什么是刻意练习?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于你不会的地方加强练习,但是不能只是普通的练习,要有目的、有思想地去练习。而且刻意练习列了四个特别重要的点: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必须专注于练习。
3、有比较积极的反馈。
4、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学习,成长,提升,能量导入,有效输出,回想我一路走过的学习成长之路又何尝不是条件反射和刻意练习的结果呢!从学习动机、兴趣、目标等方面着手,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用内部驱动力去驱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着实收获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联程度与强化程度有关,由此可见,无论学习什么,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能,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条件反射,也才有可能收获到好的成果,不是吗?
所以,情境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持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无法观察到具体是哪种外部刺激在起作用,那我们可以用整个相关情境去刺激行为的发生与持续,相信未来的某个节点一定会实现生命的绽放!
晶智馥宁~润我心
心理学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