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千万别装懂
《认知突围》p10-11
R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装”这种看上去刚需的行为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并不能通过“装”来提升自己的真实价值。我们只能概率性的通过这个行为来获得短期满足,接着就会有同等概率获得与之程度相当的挫败和羞辱。
物理学上的简谐运动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机械震振动,事实上,简谐运动的衍生体可适用于各个方面,例如股票价格、投资收益、运动员的成绩等。这些都遵循了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叫做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是指无论是低于或高于真实价值的状态,都有象征是价值回归的趋势,其回归趋势的强度就类似于弹簧,偏离中心越远强度就越大。
“装”这种行为也是一样的,但每当你表现出来的价值高于自己的真实价值时,你都相当于在给弹簧加力。装的越很,向真实价值回归的强度就越大。在收获更多掌声的同时,出糗的可能性也就同比增大。理由也很简单,你想要长期维持在一个远高于自己的能力状态,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可以做到,那就不叫偏离了,而偏离的幅度越大跟真实的反差越强烈,就越容易在不经意间露出真实。
当我们深刻认识到“装”无益于提升自己,且终会带来同比的负面影响时,我想很多人就会放弃装,从而不得不正视真正的自己。
想想你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的评价,或者致力于满足他人的期待?这种取悦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无非是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更满意而已。当你常常看到真实的自己,并接受真实自己时,就自然没有必要再活在他人的意念之中了。不装,有利于你在认清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所以别装,千万别装。
I】人们都希望把自己塑造的完美,再完美一点。但是这种“装”只能短期满足,长时间下来挫败和羞辱就会更多。就像弹簧一样,你给的力越大回弹时就需要同样或者更大的力。就比如你之前撒了谎,要圆这个慌就需要编更大的谎来圆。谎越大漏洞就越多,渐渐的这件事就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随之压力也就越大。
A1记得上学的时候,同学有拿一本小说具体的名字我不记得了,但是里面有一篇叫做鲁滨逊漂流记,之前的课本里有学到过。我向他借书的时候跟她说,我一晚上就看完了,第二天就还她。然而事实是并没有。当她第二天问我时我编了好多理由给她,就这样书我确实还她了,但是书中内容除了我们课本里学过的那一片,其他我都不记得了。
A2
下周同事咨询我专业问题时,我要确定我是否了解或者能不能完全回答他。如果是我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清楚的,我如实告知我不会。之后我会带着问题去查资料,在我了解和知晓后我再给他完整的答复,或许在我告诉他时他已经有了答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