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非常清楚党和国家还有人民,对我们这个团体寄予厚望,时刻不敢懈怠。毕竟,祖国的未来是握在我们的手里,出了问题,多少都要背锅的;同时我也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我们提出各种要求,背后蕴藏的对祖国未来的深深担忧。所以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殚精竭虑,把祖国的未来捧在手心,生怕他/她受到一丁点伤害。可是,我们守护的祖国的未来难道要如此脆弱的走向未来吗?
我想我应该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唯有不断努力学习、进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样我就又成了一名学生。想到自己即是教师又是学生,其中滋味……因为自己有过当教师的经历,所以会谦卑地想做一名好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祖国的未来!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能肩负起祖国的未来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基本,原谅我不知道哪个更准确)的品质。
首先,我觉得如果我是一名学生,当我萌生质疑施教者的时候,最应该先学会尊重和宽容这两种优秀(基本)品质。因为那是一种教养,别人会据此揣测你的教育背景和个人品质。尊重是知礼的一种体现,宽容是有胸怀和视野的标志。
我们是礼仪之邦,“礼”在传统文化中地位非常重要,它是让人明确自己是谁和在做什么的一种有效方式。《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诗经》则更甚“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意思是不懂礼,就去死,连老鼠都不如。现如今,我们不用那么严苛了,而像尊重这么优秀的(基本的)传统美德还是要继承的吧?它比穿着更让人体面。人人都知道被尊重才会产生愉悦感,智慧才会充满光芒,给追梦人指引方向。而且,尊重的人越多智慧的光芒越亮。
宽容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胸怀。有了宽容的态度和胸怀,才会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问题,才会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相反,以狭隘的心态去看待万物,必会囿于肤浅的内心世界而敝帚自珍。长此以往,别人对你的态度弱化成“夏虫不可语冰”,再然后你只能向下寻找更新的群体去容纳你的狭隘,慢慢地你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有了尊重和宽容之后,我们才能思考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学习。
学习我想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升级、实践的验证,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这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知识的增长使我们拥有更辽阔的视野,进而形成各式各样的思维结构模型,对世界有更多维度的感知和理解,形成了对生活细微处的洞察。经历这三个阶段以后,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就好。
比如你背诵过许多的诗词,却一直没有真正理解有何深意。突然有一天,你怅然若失,夜不能寐,来到窗前,月已西斜。此时,你是否会因漂泊而想起“月是故乡明”?是否因思念会意“月满西楼”只差一人的失落?是否会因孤独而想起“天阶夜色凉如水”?是否因失眠烦闷而想起“明月不谙离恨苦,斜窗到晓穿朱户”?………那一刻,你突然泪湿眼眶,不为别的,只因曾经那些诗句给了你慰藉,教你如何自洽、与自己握手言和、与现实和解。终于,一笑释怀。
再比如,有人因失眠而痛苦不堪,你能感同身受,还能和他/她分享若干解决办法(比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同时,你还能分享如何在睡眠缺失的情况下,提升效率。
而这些都源于知识增长后的思维升级和在不断试错中践行出来的有现实意义的学习。终于,你懂了学习的意义。
那么,作为一个学生该如何抵达知识的核心呢?我想有一个自创公式可供参考:目标=方法正确*刻意练习。这里要说明的是方法正确和刻意练习(有一本书专门讲如何做),是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如果方法正确是10,而刻意练习只有0.5,那么最后目标就会大打折扣,反之亦然。比如你知道用英语是你学好英语的最优途径(方法正确10分),但没有去实践(刻意练习0分),最终结果还是学不好英语。反过来,你每天背单词,不知道学习一门外语的正确方法,同样学不好英语。这里面方法正确,大多通过师者来提供,而刻意练习只有学习者本人才能做到。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作为一名能够担起祖国未来的学生,更是不容易呀,顿生敬畏。他们不但要经历各种挫折磨练意志、刻意练习学习知识,还要敬畏师长,以便获取达成目标的“方法正确”
想到这些,我的内心突然一阵惊厥,想起作为学生的我“目无尊长”、“联合社会各界当过学生的精英,因个别事件给师长们贴上各种标签”等等行为,可能是对我现在成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师的最好惩罚。
回到主题,我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希望他们都更好。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守护祖国的未来是多么重要,定会提升自身修养,不遗余力。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也知道一个学生应有何种修养。
我是一名教师,祖国未来的守护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要让我背负更多,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