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刚开始做产品经理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遇到需求或产品方案无法抉择的时候经常会与用户进行沟通,询问用户的想法,甚至会在用户群里发起投票进行方案决策。这种做法好像是在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产品并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弊端也很明显:首先是效率低下,没有对用户形成系统的认知;更严重的是很多时候无法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因为用户反馈到的更多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需求,而这里解决方案有可能不是最佳的甚至是错误的。
研究用户应该是从你的产品有第一个用户开始需要进行的工作,但用户研究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了解用户如何生活和工作,理解用户目标 需求和动机通过设计产品方案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个体的客观差异是人格的基本要素,正是这种差别使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但是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够爱满足每一个人,所以产品是要为为具有特定需要的特定个体类型设计。
在这里,引入“人物模型”作为设计工具,帮助产品经理/设计师等相关人员更有效的工作
什么是人物模型?
人物模型来源于真实用户研究和观察,人种学研究数据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抽象来代表复杂的现象,强化模型所代表的的人物群体结构的显著特色关系,弱化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并将其视觉化,能够代表各色人物的模型。产品的特定用户类型,行为范围,以及使用产品的动机。
人物模型有什么用?
1、确定产品的功能以及行为,人物模型的目标和任务是整个设计的基础。
2、与开发/设计等利益相关者交流,人物模型为讨论设计决策提供了共同语言,有助于确保设计流程的每一步都能以用户为中心。
3、设计意见共识和承诺,人物模型具有和真人的相似性,相比功能列表和流程图,它同真实用户的联系更容易。
4、衡量设计的效率,我们在成形过程中面对真实用户一样,用设计方案进行测试。可以使设计方案验证测试能够反复、快速且低成本的进行。
5、避免因缺乏对用户的准确性了解导致产品功能定位不清晰,避免只为自己设计产品。
6、功能优先级排序的依据,人物模型可以为设计提供实际操作的检查机会。
如何建立人物模型?
人物模型源于定性研究,尤其是从访谈和观察产品用户、潜在用户中观察到的行为模式。
其他的补充数据可以通过主题专家、利益相关者、定量研究,以及其他可用文献提供的补充数据获得
人物模型的目的使用其代表各种各样观察到的动机、行为、态度、能力、约束、心理模型、工作或者活动流程、环境、以及对现有产品和系统的不满之处
step1: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
根据角色不同对受访者进行分组。B端产品来说,角色通常是工作角色或职责相对应。C端产品角色区分则更细微,包括家庭角色、社会角色、兴趣等。
step2找出行为变量
根据角色不同对受访者进行分组后,把从每种角色身上观察到的一些显著的行为列成不同的机组行为变量。一般来说,关注以下类型变量,就会看到不同行为模式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浮现出来
活动-用户做什么,频率和工作量
态度-用户看待产品所在领域和采用的技术
能力-用户所受教育和培训、学习能力
动机-用户涉足产品领域的原因
技能-用户与产品领域和技术相关的技能
step3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精确呈现多个主体如何聚集在各种重大变量的周围,主体在多个轴上的聚集情况指明了显著的行为模式。
step4找出重要的行为模型
寻找落在多个区间或者变量上的主题群,如果一组主体聚集在6-8个不同的变量上,很可能代表一种显著的行为模式,而这个模式构成了模型的基础
一些特殊的角色可能仅仅会展现一种重要的模式
但通常会发现2-3个此类模式
模式有效的情况下,聚集的行为见必然会有逻辑或者因果联系
step5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
行为本身(活动及动机)
使用环境
使用当前解决方案遇到的挫折和痛苦
行为相关联的人口统计学
行为相关的技巧、经验或能力
行为相关的态度和情感
同其他人、产品或者服务相关的交互
做通想事情的替代或者竞争方案,尤其是类似的技术
step6检查完整性和冗余
step7指定人物模型类型
step8进一步描述特性和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