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在不断增长的见识中丢失

作者: 欣口一笑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23:31 被阅读56次

    文/欣口一笑

    来自网络

    童心指孩童般纯真之心,不带有杂质,是纯真的心理。

    “童心”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

    明李贽《童心说》有: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在成年的世界里,有一颗童心是至为宝贵的。正如冰心在《寄小读者》中写道:

    “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

    可见,成年人保持一颗童心的不易。

    1  童心

    儿童是纯真的,心是纯粹的。他们不会身未动心已远;他们不会仰望星空而遥思;他们不会想着远方和诗。

    他们只会想眼前的苟且—不,绝不是苟且—他们眼中没有苟且,这么负面的词只出现在成人的世界里。他们只有一颗单纯的心,只有眼前,眼前所有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没有好,也没有坏,他们只有直觉的见闻,不加成见,不加任何成见,直指内心。

    2 在成长中有了分别心

    儿童在成长中,逐渐有见识了,长知识了,长了不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积极的一面,也是必须的知识。这些知识叫分别。分门别类,他们于是一一认识了这个世界上的各种万物。于是他们有了分辨能力,这时,他们的童心开始解析,叫分别心。

    3 分别心致使童心渐失

    儿童成为少年、成为青年、成为成人。他们有了更加复杂的分别心。不再局限于客观事物,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分别心一步步加强与强化的过程。

    这时,他们的世界里,不再仅仅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万物,更有好与坏、美与丑、贫穷与富有、高贵与低践、专制与民主、唯心与唯物等等的主观概念,这些概念中夹杂着自我的判断,分别心越来越强。

    知识越来越多,分别心越来越重,自认为水平越来越高,见物见事判断能力越来越强,当下立断的自信越来越有,于是,一个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个所谓的专家成长起来了。曾经的未知,在眼中大多成了常识,与此同时,对真善美、对丑恶假都感觉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了。

    人类不怕有分别心,对事物有分门别类之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怕的是,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分别心,怕得是仇恨充满了内心、良知被恶意驱散之心、怕得是贪、嗔、痴、慢、疑等欲望重重的心。还是姑且不谈这些吧。这些极端分别心,说起来实在有些太沉重。

    在种种分别心面前,一些人,童心还在;更多的人,童心失去了。

    4 如何保持一颗童心

    个人觉得,成年想要拥有童心,那么要让自己拥有一双欣赏这个世界的目光的追求、有想发现世界之美的冲动、有要想发掘人性中美的动因。

    我们需要找回童心,找回敏感的、纤细的本真的心。成年后,这颗心经过了阳光雨润、也经过了日晒风吹,更加沉稳,更加有力,但是我们依然还是有能力、有办法让他升华到这样童心的回炉。这样的回炉,不是回到懵懂无知,而是比童心更有自我意识的敏感,比童心时更有意识的一份善良,比童心时更有意识的体悟,比童心更有意识的一份专注,比童心更有意识的一份好奇。

    心首先要沉下来。心如何沉下来?要有重在当下的想法。当下!当下!

    我们注重当下时,就会发现“我”不止“我”一个,其实还会有另外一个我,我们需要“另外一个我”来观察这个我。

    我们每开口说话,“另一个我”便会旁观开口说话的我,我说话是良言还是恶语,说得清楚还是含糊,是真心还是附会;我们每迈出一步,“另一个我”便会旁观我是如何迈步,走路姿势是徐是缓,是走直线还是走歪道;我们每每接物待人,“另一个我”便会旁观我是如何表现,是表里如一还是敷衍打对,是真心流淌还是虚情假意;……种种一情一景下,这“另一个我”,时时处处,与我形影不离,旁观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我评价我。

    这种情形之下,“我”力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逐渐,我不必力求,我如身而如此,这样,纯真会依附于“我”身,童心便会保持回归。

    成年人的童心,是升华后的童心,纯真不幼稚,温柔而刚强,至善而至美,内敛而芳华。

    2018年7月10日星期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心,在不断增长的见识中丢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hc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