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道德”二字逐渐显得“弱不禁风”。谁要是敢标榜“道德”,往往被认为是“虚伪”的体现。故有人摇旗呐喊:“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真小人,一种是伪君子。”此言一出,万众共鸣。
更有甚者,整日以“真小人”自居,出言不逊,举止放荡,以随心所欲、敢爱敢恨、敢骂敢辱为“真性情”,视一切“传统道德”为“陈规陋习”,以“自由至上”为奋斗目标。
当然,个人有个人的“自由”,我们无权过问。
同样,我也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此类现象不禁使我想起了“魏晋玄学”,同样是在一个“道德衰微”的时代产生的一种“超脱理念”。相比之下,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虽然不拘礼节,追求一种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但尚且超凡脱俗,清虚高雅,令人尊敬,故以“贤”称之。
而当今之“狂士”,恕我不敢恭维(但我绝对尊重个体差异)。到底是一种“放纵”?还是真的有超凡脱俗的“大智慧”。或许正如孔子所言: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
有些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把美国强大的原因归结为人家的“绝对自由”。因为美国公民可以把总统特朗普的裸体塑像摆在大街上羞辱;可以指着奥巴马的鼻子骂;可以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而在中国,连文章中有个“重要人物”的名字,都可能会被当作“敏感词汇”而封杀。
美国公民骂奥巴马估计,这种说法就连美国人自己都未必同意。难道奥巴马喜欢被骂?特朗普喜欢被羞辱?我想无论哪个国家,“互相尊重”都是最基本的人格素养。问题不在于“自由”对不对?而在于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在人生的头25年,我渴望自由;在接下来的25年,我渴望秩序;后25年,我才意识到:自律就是自由。
这是一个真正成熟之人对“自由”的理解,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多少人把放纵欲望和情绪当作自由的体现,殊不知自己已经做了欲望和情绪的奴隶,总是被欲望和情绪牵着走,又何谈自由呢?
2011年6月11日,英国伦敦举行了一场“荡妇游行”的自发性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女性参加。这些女性穿着暴露,举止放逸,甚至玩起裸奔,身上多写着“我们就是荡妇”之类的字样。事情的起因是当地警官在一所大学演讲中提到:“女性要避免性侵,就不应穿的像荡妇般暴露。”
“老诸”也看不下去了如果去掉“荡妇”这个形容词,警官的奉劝也不无道理,所谓“冶容诲淫”嘛。可惜说的有点过了,一群女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遂组织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荡妇游行”。游行很快波及到世界各地,一时间四处“荡妇哗然”。
试问,这到底是“自由”,还是“自私”呢?值得我们反思。(当然,这也是个人“自由”,咱仅就事说事)
“随心所欲”的确是一种莫大的自由,但你能够做到像孔子(七十岁后)那样“随心所欲不逾矩”吗?人家是随着“本性”而动,我们是随着“习气”走,岂可同日而语。
倘若大家都“随心所欲”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魔兽世界”将在现实中诞生。因为都随着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走,想骂谁就骂谁,想揍谁就揍谁,想干嘛就干嘛……社会不大乱才怪。
随缘不是随便,洒脱不是放荡,风流不是下流。即使是庄子的“逍遥游”也并非放荡不羁,目中无人的表面现象,而是内心无欲无求,旷达玄远的精神面貌。道家将具有这种状态的人称作“真人”,这才是最高级别的“真性情”,“真小人”的那种“玩世不恭”岂可与之相提并论。这才是真正的洒脱
没错,那种人生的至高境界,的确不容易达到。但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学会做“人”,还想做什么?儒家有句话叫“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连孔子都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君子”,只有善根更深的人。任何一个有心向道者,都必须得经历一番磨炼,才可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抑或更高境界的圣人。
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把持不住社会的种种诱惑以及生活的困扰,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心。如果把“做不到”视作“伪君子”,那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任何一个“真君子”都是从“伪君子”过渡来的。
“君子”这个词最早是指“国君之子”,也就是先秦时期“爵位世袭”的贵族,由于他们需要管制平民,所以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及修养(当然,这只是平民的期盼)。“小人”则一般指“平民”,由于缺乏学习的机会,故“见识短浅”。
后来“君子”就直接引申为道德的楷模,“小人”则引申为素质低下的人。可以说,《论语》中除了像“颜回”这样个别另孔子赞不绝口的“大才”,很多弟子都只是在往“君子”这条路上走,甚至也会犯错误。
比如子路鲁莽,子贡好议论人,宰我更是被孔子训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但又能如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想做”。
所谓的“真小人”,实际上不过是“自甘堕落”罢了。俗话说“为善如登,为恶如崩”,也就是“学坏容易,学好难”。因为做君子太难,所以放任自流,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视一切注重修养者为“伪君子”。以揭穿一切“伪善”为己任,动辄破口大骂,似乎颇富正义感。即使达到目的,除了使人心更坏,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当然,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个“真小人”,我本来就没想干好事。
这类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放纵”谁不会,那不过是种本能,能够“自律”才算本事。
做“真君子”哪有那么容易,孔子一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直到七十岁才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修养德行更是如此。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谁都有过或多或少不好的想法,这都很正常。如果将此视作“虚伪”,那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宁作“伪君子”,不作“真小人”。宁可向西而死,绝不向东而生
原因很简单,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我不想因为慧根浅陋就放弃追求真理,我愿意接受任何磨炼,我也承认会有不好的念头,但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如果这个过程中的“挣扎”被视作“虚伪”,那我宁可接受这种“虚伪”,也绝不选择“堕落”。
何况“真小人”未必就活的“真实”,不过是更恶劣的一种“虚伪”罢了。“真人”都在“山里”钻着呢,谁又有资格说自己不虚伪呢?
正因为当今社会价值观混乱,我们就更不能提倡那些“非主流”思想。即使自己暂时做不到,我们也要传达正能量,也许别人做得到。假如自己做不到,便将“道德”视作虚伪,并四处传播“放纵”的理念,只会让社会越陷越深。
我曾经无意间看到一个电视广告,是宣传“男女用品”的。为了强调“性开放”的合理性,甚至把孔子的言论都搬出来了,上面说到:孔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这句话后来我在很多地方听到过,直到现在,很多人都相信是孔子说的。
不得不说,这是传统文化断层后的悲哀。这句话明明是《孟子》中被孟子批判的告子所言(孟子强调的是“性善”),但缺乏国学知识的我们却很容易被忽悠。孔子的确说过类似的话,但原话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出自《礼记.礼运》)。
孔子并不否定人有“食色”两种欲望,但并没有把它上升到“天性”的高度。因为欲望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通过修炼完全“看破”;而“天性”是如如不动的,假如“食、色,性也”,那还谈什么修身养“性”?不养还好,越养越严重。
无论这个社会怎么样,我们都不能因此放弃一个真正的“人”本应有的追求,反而更应该知难而进,哪怕“屡败屡战”,永远不要向邪恶低头,即使别人骂你是“伪君子”,你也不能因此迷失方向。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言: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推荐书籍《特蕾莎修女.奇迹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