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的“走遍中国”栏目,到佛教名山九华山拍摄风景和僧众们的生活起居。其中,有高僧指导记者如何行禅的镜头,虽短短10秒,却让人跃跃欲试。
我这里整理出文字来,与大家分享。
行禅由注意走路的每个步骤组成,注意腿部的移动,而在心中默念:左--右--左--右。并注重整个腿部的实际感觉。若走得慢,就要注意每一脚的抬起、移动与放下,不论任何一种情况,都要努力完全把心系在走路的感觉上。
要努力把心系在走路的感觉上。对了,就是这一句最重要。它揭示的是一种心灵感应。
行走时除非遇到地上有障碍物,否则不要低头看脚。你要专注于感觉本身,而那不是视觉的、痛、冷、热等。
通常我们将行禅分成三个不同的动作——将脚抬起,移动,放下。为了维持精确的觉知,我们清楚地区分这些动作,在开始时,心中轻轻地默念每个动作,并让觉知确实清楚、有力地跟随,直到动作结束。有个微细的重点是,当脚开始向下移动时,就要立刻注意放下的动作。我们精进于觉知抬脚,不要过度去感觉,也不要由于感觉太弱而失去目标。
内心清晰而准确,有助于平衡精进。定,是心的集中、专一,其要义就是使意识不散乱不涣散。当我们的觉知愈来愈接近抬脚的过程,就会看到它好像成排的蚂蚁爬行过马路一样,远看似乎是条静止的线;近看时,它开始摇晃、颤动;再近一点,则分散成一只只蚂蚁。于是我们知道,原本整条线的概念只不过是个幻觉,才清楚明白它是由一只只蚂蚁连接而成。
如此从始至终,准确地看着抬脚的过程,就会以明确的顺序显现出来。抬脚过程所发生的现象是无常的、无我的,且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出现后消失。这是慧的下一个层次,也是有关存在的下一个观点,它是由定的觉知而成为可以直接看到的能力。
行禅的五大功德:
首先,常练习行禅的人,可以增强长途旅行的耐力,这在佛陀时代特别重要,当时的比丘与比丘尼,除了双脚以外,没有其它交通工具。今日禅修的你,可以试着想象自己是位比丘,而思量这个能增强体力的功德。
第二,增加禅修本身的耐力。行禅需要双倍的精进,除了用来抬脚的一般机械性的精进之外,还需要心的精进来觉知动作——这正是八正道中的正精进。如果这种双倍的精进持续在整个抬脚、向前与放下的动作中,必能强化有力而稳定的心的精进能量,每位行者都知道,这对修观十分重要。
第三,据佛陀所言,坐禅与行禅之间的平衡,皆有益健康,两者交替,会使练习的进步速度加快。显然地,生病时很难禅修,坐太久会导致许多身体失调的状况,但交换姿势与行禅的动作,会使肌肉复苏,促进血液循环与预防疾病。
第四,是帮助消化。消化不良会导致很多不舒服的感觉,因而成为修习的障碍。行禅能促进肠胃蠕动,保持通畅。饭后与禅坐前应该要进行一段行禅,以驱逐睡意。在早晨起床后立即行禅,也是建立正念的好方法,同时还能避免在一天的第一段禅坐时就打瞌睡。
最后,建立持久的专注。由于心在行走时集中于动作的每个部分,专注便会持续不断。每个脚步都在为接下来的禅坐建立基础,时时刻刻都帮助心保持在所缘上—最后在最深的层次里,揭露出实相的本质。一位不曾练习行禅的行者,很难坐在坐垫上而有任何成就;但勤于行禅的人,则会在禅坐时自动保持强固的念与坚实的定。
各位“施主”,您如果觉得好,请动动手指,在下面点赞。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