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7是茅台镇酱香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的总括,这里的“2”,就是前后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就是下沙。
下沙,是地地道道的茅台方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行业特色。当这个术语成为茅台镇各家酒厂的师傅们的行动指南的时候,意味着重阳节来临,这是酱香酒酿造的开始,又一轮周期的起点。
下沙,简短明了,干脆利落,刚劲有力,两个字就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酿造环节概括了。
下,就是投下,做动词用,不是指方位。茅台方言中,还有:下货,下河,下面条,都是和下沙的下同样的用法。
沙,就是高粱,茅台人习惯把颗粒细小的粮食称为沙,比如玉米粉碎后,叫包谷沙沙。从这个称呼上,足见茅台本地的糯高粱比其它地方的高粱个头要小,但它饱满坚硬,颜色酱红,很像河滩上的河沙。沙也有一种数量巨大的势能,比如聚沙成塔。
下沙,完整的意思就是第一次投料——投入酿酒原料高粱,开始酿酒的第一道工序。
传统的酱香酒每甑投高梁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其中20%左右的高粱被粉碎,大部分高粱保持颗粒完整(这也是“稛沙”的来历)。
ps:进阶攻略
下沙流程如下:
泼水堆积:
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拨一次,翻拌三次。需要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发水后堆积润料10小时左右。
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蓖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1小时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小时,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能过熟。出甑后再泼上80℃的热水(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
摊凉
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上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
堆集
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堆集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酿酒师傅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入窖发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撒上一层薄稻壳,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在35-48℃之间。
至此,酱香酒第一次投料——下沙流程完成。
重阳下沙这一生产工艺是一项秉承了千百年的生产工艺。
只有坚持了传统,才能正宗,才能纯正。
传说早在远古时期,居住在茅台镇一带的人们就能以野果、谷物酿造美酒;每逢重阳,茅台镇的先民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水仪式,十分虔诚地进行"招龙"、"祭水"、"安龙"等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先祖或神灵的感恩与崇拜,祈祷上苍赐予茅台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美酒满坛、粮谷满仓。
至今,重阳祭水的祭祀习俗仍在延续,也成为茅台镇几千年酿酒历史中亘古不变的仪式。
这一天,在茅台镇赤水河畔举行着古老的祭水仪式,鼓乐声中,人们虔诚地向天地鞠躬、敬香、敬酒,恭读祭文,表达着对赤水河的感恩与崇敬。
今日重阳,茅台祭水,也是第三届酱香酒节,酱粉的节日。
茅台欢迎你!
听老江说酒话
请系好安全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