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仍需要节约

作者: 东方一任 | 来源:发表于2023-10-07 09:21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邓奶奶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奶奶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针线包上绣着个红五星,特别引人注目。多年来,邓奶奶随身带着它,一直带到了北京。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有了这个针线包呢?从延安的窑洞里,从重庆的红岩村,也可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

以上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你是否读懂了故事?你是否经常用这一故事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体会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你是否每天都在身体力行着节约这一美好的传统?

在我有限的知识储备下,我以为节约包括物质的节约,时间的节约,空间的节约。

周恩来总理是物质节约的典范,他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他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遇有宴席,我总是钦佩“打包”之人,因为他们注重节约。

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财富急速增长,物质极大的丰富,人们心理放松,不太注意节约,我依然守节约如故。

时间即生命,成功的人生往往是节约时间的典范,他们可以活出别人几辈子的快乐、成就和经历,其中的诀窍取决于对时间的节约。大多数人对时间的感觉忙时快、闲时慢,聚精会神时,时光飞逝;无所事事时,打发时间。实际上,时间用在不同场景中都是一种主观感受,好与坏、长与短,不仅在于你的规划和爱惜,更取决于你的精力和体验。

时间去哪了?除了因不断丰富的物质生产而耗时增加之外,在乎于人的精力充沛与否。那种机械化重复的单调日子丧失了活力,相反,保持精力充沛才会让时间充满丰富感。例如,旅行中高密度的场景转换、学习中多门课程的交替、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等都会增加对时间的感受。

空间节约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追求一些节省空间的技巧,比如在卧室安装一面镜子,让空间有更大的错觉,让您的卧室更加舒适和宁静。农田实行植株的立体种植,有效地利用了空间,节约了土地,实现了单位面积上的更大产出比。景德镇柴窑采取在同一窑室内,根据各部位温度的不同,叠烧不同的瓷器,可同时烧熟,所以经常会出现一窑瓷器中,有高温的青花瓷、颜色釉瓷,也有低温的釉上彩瓷的情况。这样充分利用了柴窑的空间,节约了原料,提高了产量。手机及时清理内存垃圾,也可以提高利用率,加快运行速度。

有句谚语说:“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可见,节约是一点一滴储存下来的成果,数字化时代,仍然需要节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字时代仍需要节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nm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