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一叶:无关名利,以探索世界本源为第一动力。
第1篇:树叶为何会下落?
林:我最近对万有引力定律越来越怀疑了,你说落叶现象会不会是因为别的原因。比如,树叶的重量,大于空气的重量。
叶:首先,这个质疑很赞。但,“重量”这个概念,实际上还是万有引力的那一套。如果我们怀疑它,是否应该把它的所有相关概念放下。
林:很有道理,那我们就先抛开所有的既有概念吧。但我们该如何表述“树叶”这个物质的存在呢,也就是说用什么词汇去表述相互间的比较关系。
叶:呃,这个嘛,我最近从交易市场推出一个“能量”概念,可以先用一用。
林:嘿,能量,似乎有点最小单位的感觉,那就用这个吧。也就是说,树叶的能量值,要大于空气的能量值,所以出现落叶现象。
叶:这样子的表述很OK,在追本求源的精神下,我们或许还得去追寻下树叶何时会飘落。
林:这个嘛,为了不偏离探讨的主题太远,我们可以先假定树叶到了某个节点,就必须得离开树枝。我们现在探讨的是向“上”离开,还是向“下”离开的问题,方位概念的词汇暂且一用。
叶:好嘞,懂了。我想先举个例子,描述下“能量”的存在,毕竟这个概念是我刚提出来的。
林:可以,你举吧。
叶:透过交易市场里的K线图,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一段向上的波动,到了某个临界点,必然开始一段向下的波动。也就是说,上下上下这样的次第结构,会存在对称性。
但这个对称并非绝对标准,也就是说,两边会存在形态上的差异。比如上涨100用了2小时,下跌100用了10小时,这个也是对称关系,只是单位时间的能量值不同。
林:噢,我理解你的“能量”概念了,很有说服力,还且还是无形的。
叶:对哦,还真是无形的,你不说我都没注意到。它在上面的例子中是透过时间去感知的,并非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
我们似乎可以先得出来个暂定的结论,能量无形,脱离于物质,但可以有选择性的依存于物质。
林:可以。我现在有了一个新的问题,物质与物质,基于能量值的比较关系之后的流动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点懵懵懂懂。
叶:哈,我继续透过交易市场来给你解答吧。
林:啥,你的交易市场例子怎么哪儿都能用,这也太夸张了吧!
叶:哈哈,你可知一叶知秋,或者一花一世界的概念。这交易市场可不简单哦,它隐隐约约映射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林:愿闻高见。
叶:交易市场里的总参与资金,在某个周期尺度内,是相对恒定的,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个总参与资金,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一。
林:一?我想想。嗯,懂了,可以。
叶:0.2+0.8等于1,0.4+0.6也等于1,也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整体内部的变化,不过是一边增加一边减少。
林:卧槽,我明白了。总的能量值,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部分的一增加,也就等于另一部分的减少。而基于内部的能量转移,就形成了流动现象。你太厉害了!
叶:哈哈,没有呢,我也只是对交易市场进行了一些还算深入的思考。
林:一下子明白了好多,不过我还有点困惑物质流动的方位现象是怎么来的,旧的概念就是为什么会向上或者向下。
叶:这个,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过水珠,它们会有相互吸附现象。
林:你是说,同类物质会相互吸引吗?
叶:嗯,是这么回事,但这个同类也只是个很粗的范筹。毕竟,石头也好,人也好,拆分到最小构成单位,都是相同的物质,现代科学的微观探索可以证明这个。
林:那我就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方位现象了。同类物质相互吸附,而物质之间又存在能量值的强弱,也就出现了能量质最大的物质在内部,能量值最小的物质在外部的现象。表述可感知的世界就是,气体包裹液体,液体包裹固体。不过地球上的液体好像不太够,不能完全包裹固体,哈哈哈。
叶:果然是同阶段的认知,一点就通,哈哈。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何星体接近于球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