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尽可能不去逼迫孩子或者剥夺他们的任何权利。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不使用惩罚孩子或贿赂他们的方式,也无需动用任何的光荣榜或者施加暂停活动的惩罚。
父母自身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所以需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最能够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根本保证,是深厚的亲子关系。
在动物保护者眼中,打骂和恐吓是连对待宠物都不应该使用的方式,更何况是孩子呢?中国式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更多的是一种对人性自尊的剥夺和封建社会“奴性”的另类继承。而光荣榜、贿赂和奖励等方式虽然看似温和,但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一个获得充分尊重的孩子,才是一个有自尊的孩子。许多时候,其实是父母读不懂孩子:在掌握语言能力之前,孩子内心有很多焦虑无法表达出来,所以他们往往通过哭闹或是破坏的方式来获取关注及宣泄他们的失控情绪。
“孩子们从体验中学习。他们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父母可以通过情感引导教会孩子如何在幼年就合理控制自己的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会体会到自己的感情被父母所接受,并且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防止过分的冲动与失控。
我们都知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和即将升入小学的儿童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方面寻找安全感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想去尝试刚刚获得的自由。如果从小就获得充分的尊重,并学会换位思考,孩子就知道如何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即使在步入青春期的时候,也不至于迷失方向。而这样的孩子,往往更善于与人相处,也更能和他人协作并融入新的集体。
总而言之,教育的基础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孩子的内心,它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