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不同阶段产生的问题,形成不同的人格,适合的疗法不同。不同的疗法,起效果的原理不同,我们分开来说吧。
一
先从健康人的心理发育来说:
A 一个人先有身体自体的感觉,就是被妈妈抱着,被妈妈喂养,他有感觉身体舒服。
B 大概一岁的时候,形成核心自体。养育不好的人,核心自体是破碎的。这样的人没有边界感,他对世界投射的幻想比较多。边缘人格障碍,偏执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就是这时候出的问题。
C如果养育得好,18-20个月的时候,孩子会发展出主观自体,有宾我me的概念。这时候,他会有反思的能力。
D孩子3,4岁的时候,发展出叙事自体。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
小静出生的时候,妈妈有抑郁症,所以小静还是婴儿的时候,妈妈沉浸在自己的抑郁情绪里,无暇顾及小静。也就是,小静在生命的最早期,没有得到好的养育,成年后,她和人总冲突。比如,小静希望男朋友时时刻刻陪着自己,她没办法意识到男盆友是另一个人,这样要求他,他会不舒服。
小静在单位,她对老板不满,会到处吐槽,她无法意识到这样说老板的坏话,老板知道了会不高兴。也就是,小静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小静前后有几个男朋友,可是,这几个男人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想到小静,而且,一拿到钱,他们消失的比兔子还快。有次,男朋友小刚问小静要钱, 说要投资一个项目,小静用信用卡刷了15000元给他。过了几天,小静打电话问小刚:“项目投资了吗?谈得怎么样?”小刚非常生气,说“你为什么要管我?你有什么资格管我?”但是小静还是离不开小刚,她继续在关系中受虐。
小静有天和咨询师在一起,她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这几个男人平时都不理我,只有要钱的时候想起我?”她很愤怒。
咨询师会说“他们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想起你,这让你挺愤怒的。”
这是在做支持性治疗,所谓支持性治疗,就是让来访的工作学习人际关系能正常运行。咨询师的这个回应是让小静有自己的感觉,这有助于她维护自己的利益,做出正确的决定。
同样,小静频繁和老板同事冲突,总换工作。有一天,小静再一次和老板冲突,因为她坚信老板先看别人的文案,把自己的文案放一边,是老板看不起自己,咨询师可能会说“现在找个工作挺不容易的,你还是忍一忍吧。”
因为小静的心理处于想干嘛就干嘛的状态,她还没有“压抑”的功能,咨询师的回应,会让小静学着压抑,这会让她和周围人的冲突减少,工作生活更顺利。(在专业的人格评估里,能够压抑的来访是相对人格发展偏健康的来访。)
三
小洁是一个已婚女性,她很累,因为她心理装满了爸爸的需要,妈妈的需要,老公的需要,婆婆的需要,孩子的需要,老板的需要。和小静不同的是,小洁的婚姻是稳定的,工作也是稳定的。那么,在人格评估的时候,小洁的人格发展要比小静更健康。
小洁很累,她来咨询,是因为她想活的轻松一点,不想这样一天天熬着。
小洁有次谈到婆婆逼自己喝酒,小洁觉得:我不喝酒,婆婆就不高兴,那不就是我不孝顺吗?
咨询师评估小洁的核心自体形成了,只是,她太在乎别人的感受,压抑自己太多。所以,咨询师觉得对小洁要探索性治疗。
在喝酒的事情上,咨询师会说“你想做一个好儿媳,所以你很在乎婆婆的感受。但是,你不喜欢喝酒,你希望你有不喝酒的自由和权利”
咨询师做了2个工作:1理解小洁为什么顺着婆婆 2 让小洁看她更里层的需要,她不喜欢喝酒。
这时候,小洁会对自己更有确认感。她会原谅自己讨好婆婆,也知道自己不喝酒并没有错。
咨询中,一次次的确认感,会让小洁对自己更了解,也更能做出“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 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决定。
四
你说“心理咨询师该怎么帮助一个 心中非常美好的事物破碎了而导致内心抑郁的人”
答:我假设你说的这个人因为压抑太多,导致抑郁。工作中,看到来访里层的需要,敏感捕捉他心理的创伤点,他就从这个停滞的地方,重新发育了。这个回答里也有例子呈现这部分。
总之,没有任何一种疗法适合所有人。每一个人,都应该针对性治疗。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