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莞乐享分舵崔律精时力交流群
Day1 柳比歇夫的遗产——《奇特的一生》100拆

Day1 柳比歇夫的遗产——《奇特的一生》100拆

作者: 木门_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0:58 被阅读2次

    【《奇特的一生》·Day1】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2日。

    一、原文:

    P20 柳比歇夫的遗产

    所有的人,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科学史上,艾勒、高斯、赫尔姆霍茨1、门捷列夫都曾留下巨大的遗产。对于这种遗产,我老是迷惑不解。这一点很难1艾勒(1707—1783),瑞士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家。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赫尔姆霍茨(1821—1894),德国自然科学家。解释,但也挺自然——古时候,人们写得比较多。至于今日的学者,出版多卷本的全集是一种罕见的甚至奇怪的现象。连作家似乎也写得比过去少了。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跳甲属的分类他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二、崔律的阅读指引:

    1、对于柳比歇夫的成就,除了原文记载的“科学史、农业、遗传学”分类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重新分类?

    2、这段话带给你的启发有哪些?

    三、我的阅读日志: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来来来,今天俺师父选了一个片段让我们二班人全国共拆,我来给你讲讲说得是啥~

    这个片段讲述了柳比歇夫身前留下的成就有多么的惊人。我看了以后就一个感觉——这家伙不是人类呀,是超人。作者列举了柳比歇夫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1)首先他特别能写:分别在科学史的学术出版、论文专著都比同行要多得多,还写回忆录追忆自己的一生;

    2)然后他还有时间给学生们讲课:担任大学教研兼研究室负责人,

    3)还没完,他还经常到各地考察,注意他不是去旅游,而是到不同地理位置的农庄实地研究各种虫子、小动物。。。

    4)最后的最后,他总得休息吧?是的,即使这么能干,他也有业余时间的,那么是看电影呢还是看杂志呢(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吧)?不好意思人家研究地蚤,看看原文怎么说的:“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

    啧啧啧。。。注意到没,人家业余爱好是观察虫子,能把虫子看出花来。我业余爱好是看美女,也没能说清美女的口红是啥色号对不?人与人的差别啊。。。

    言归正传,作者列举了柳比歇夫的这些伟大遗产,除了向他致敬,还试图让我们惊奇,到底是怎么完成这些超乎常人,无法想象的工作量的。难道他不吃不喝不睡?或者他的效率特别地高,像语音写作的钟慰钟大神一样,一天写10万字?至少当初我读到这里时,作者成功将我对柳爷的敬佩转化为好奇,到底他是怎么做到的?

    柳爷如此高效,能说能写,周游全国(如果交通便利条件允许估计他会跑遍全世界),但是这些动作都是围绕着一个领域进行的,并且根据推测就是沿着一条生产线衍生出来的。他热爱生物科学,遗传学,不仅在学校研究所研究这个,业余时间也醉心投入某一个细微点精深研究,然后通过记录、讲课、写论文把这些研究成果输出给他人,进一步形成知识体系,写出著作。

    所以,想要有所成就,一切在于你如何积累的过程。首先是确定自己要精深的方向,上班、出游、休息时间、都可以是你积累的机会,积累后及时将这些输入进行加工并输出,最后形成知识体系,把他写成著作,或者成为一个成型的产品。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的故事:2018年初,给自己了许多的学习挑战目标,有三级拆书家、高级执法考试等相当远大的志向;也有练好腹式呼吸的声音训练、练好一手好字等装备自己的基础技能;还有陪家人去旅游,每月看两场电影,每晚陪孩子阅读、游戏等等,但是一年下来,我深深地感觉自己的时间的把控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被各种各样的生活杂事打乱计划,就是因为一些计划任务本身挑战太大,耗费了过多的精力导致难以为继。最后除了三级拆书家(其实也是超期了),其他的都完成得不是特别好。

    ·反思:就算是N道杠的斜杠青年,他的知识领域之间也都是一脉相承的,积累,成就,再延伸作为其他领域的积累,再成就,这个过程就像滚雪球。我如果能把要制订的这些目标用一条主线串起来,也许就能解决我茫然不知如何把控的问题了。

    【A1+】定目标,不应该是想学什么,就订什么,看到别人哪样羡慕,就想去学人家。而应该先确定自己的使命和愿景,然后问问自己,这些东西能否为我的大目标服务,高级执法考试,如果是纯粹为了考个证,证明自己是学霸,根本没有啥意义。事实上工作中也暂时不需要用到这个级别的证书。如果我将来打算再法律与执法能力方面输出更高台阶的内容,那么这个考试就是一个入门的机会;陪伴家人,也不能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好像在所谓的平衡轮上填补这一项就满足了,也许跟家人陪伴的过程中也能积累我的沟通能力、关怀他人的能力、以及教给他人感知幸福的能力,这些积累,都能将它们输出到日记中,我对生活的理解中,未来在拆书学习中也能把它们体现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1 柳比歇夫的遗产——《奇特的一生》100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y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