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新手拆书家在晋级过程中最纠结的事是,哪样的片段适合拆解?哪样的片段适合本级晋级练习采用?我们今天特意来讲讲如何选合适的片段来做晋级练习。我会从拆书家手册、学习心理学、德国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分类三个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拆书家手册里的说明
在拆书家成长手册里P14-15页有选段方法和技巧说明。选书得选容易拆的实用类,或者理论类图书、片段。一般而言,实用类片段,作者在这里不是在讲述概念性知识,就是在讲为什么这么样的原因,或者在讲具体应该如何操作的流程、步骤。根据片段讲述内容的不同性质,我们把讲述的概念性知识或该片段简称为WHAT,讲为什么这么样的原因或该片段简称为WHY,讲具体应该如何操作的流程、步骤或该片段简称之为HOW,以便于我们以后在做片段拆解技巧讨论时,根据讲述内容来指向相关内容或者该片段。
新晋拆书家,尽可能选择包括具体HOW的片段来作为拆页,即作者清楚写下了要如何做得。一般来说,包括流程步骤、具体做法、行动建议的拆页。常常看到,第一步、第二步,第N步,1、2、3、4、N,首先、其次、再者、最后等等字眼,都是这类片段的标识。
随着拆书技能的提升,以及随后晋级需要,今后,拆书家可以选择仅包含有WHAT或者WHY,或者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细化的HOW的原书片段来作为拆页。因为我们拆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习者学会HOW,所以,即便是今后选择仅仅包含WHAT或WHY的片段,也需要拆书家在【I】环节给出具备可操作性的HOW来。
在片段选择时还要注意防止常见偏见,在手册P15页专门有提示:
1、拆页内容的核心信息要具备可行动性,不能是纯理念或者态度层面的信息。
2、拆页内容的核心信息尽量对学习者来说是新知,不能是大家本来就知道和认可的信息。
3、拆页内容指向的行动建议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不能是过于简单的信息。
如何理解上面提到的三点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人一面,人心不一。在我看来,具体要到什么程度算可行动性、足够新的新知、恰到好处的复杂性,实际上与每位拆书家的阅历、知识、经验、理解、沟通有关,也与拆书家面对的学习者相关知识、技能和理解、领悟水平有关。我们需要因人而变,因时因地,大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借鉴的选段技巧
加涅在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从学习结果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表述的知识。学习中会获得大量的信息,包括事物的名称、事实、对事物所作的概括,事物的历史和事物的时间地点等,可分为符号记忆、事实知识和有组织的整体知识三类。
2、智慧技能。主要指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其中又分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五类。
3、认知策略。指用以支配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以提高效率的能力,也就是学习过程中的控制过程。智慧技能定向于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认知策略是调控个人内部行为的,是学习者用来“管理”其学习过程的方式。
4、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操作仪器的技能的等。
5、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等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态度可以从各种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但更多的是从校内外活动和家庭中得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1985),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e knowledge)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可以明确说出来,比如,“本教材共由十章内容构成”,“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而程序性知识是指“怎样做”的知识,它体现在实际活动中,且到底有没有程序性知识,也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判断。程序性知识是与一定的问题相联系的,在一定问题情境面前,它被激活,而后被执行,这一过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太多的意识。
摘自:《学习心理学》,韦洪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根据上面两段文字对学习和知识的分类,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一个类似下面的这几条关于知识(技能)分类的描述。借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哪些图书内容适合选来作为拆页。
1、广义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
2、程序性知识(技能)=认知技能+动作技能。
3、认知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我们可以看到,符合下面几点特征之一的图书片段,就可以作为我们拆书片段的选择对象:
1、程序性知识里面涉及认知技能(HOW)的片段。认知技能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2、部分陈述性知识(WHAT或WHY)片段也可作为拆解片段,但需要拆书家再加工,即进一步细化或意译,从而转化为认知技能(HOW)给到学习者;
3、选择认知技能片段来拆解时,同时,可辅以动作技能。
第三部分:当代德国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的分类
德国当代主流教学思想对职业能力有特殊的理解。根据不同角度进行了划分: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能力性质的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划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这里我们不讲什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门讲一下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某一项职业所必需的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如车、铣、刨、钻、焊,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商业促销等技能;设备维修安装工艺、调节技术、商品经营等知识。基本职业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知能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
关键能力是指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断地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
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是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它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关系,或者说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其强调的是,当职业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
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这种对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通常也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成为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包括专业关键能力、方法关键能力和社会关键能力。
专业关键能力是从事各专业都必须要具有的基础能力,如外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方法关键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方法等。方法关键能力还包括分析与综合、逻辑与抽象思维、联想与创造、获取信息、目标与定位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具有科学的思维模式,并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
社会关键能力作为个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参与能力、小组工作中与人合作的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自信心、成功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环境意识和职业道德,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
关键能力内容:
1、专业关键能力,包括:
跨职业的知识和外语,如外语;
新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如数据处理;
工作程序和过程方法的知识;
译码和解码能力;
系统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2、方法关键能力,包括:
综合和系统思维;
抽象能力;
创造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决策和创造能力;
掌握学习技术;
分析能力;
认识能力;
学习方法;
系统工作方法。
3、社会关键能力,包括:
追求目标;
学习决心和成就感;
自我掌控;
认真仔细;
集中专心;
忍耐;
诚实,负责、开朗;
愿意交往;
体谅他人;
耐心;
坦率;
乐于助人;
约束、共同负责、真诚;
团结;
合作能力;
社会责任感;
表达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工作责任心;
纪律性;
职业道德;
自我批评能力。
摘自:《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P96-98,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述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中对职业能力的分类,以及关键能力中关于方法关键能力的定义和描述,就是我们选择可拆解片段的依据。这是因为,专业关键能力,容易学,但无法迁移,社会关键能力最容易迁移,但是是三种关键能力中最难学习的,只有方法关键能力,相对来说,既好学,也容易迁移,也是作为个人学习、组织学习、现场学习最有潜在价值和增值价值最大的一种能力,更是我们拆书家选择可拆解片段的重要指导方向和参考依据。
杨聚东2017.03.08 于成都
网友评论
我有四个教练,二个师父
第一条(按照拆书来)
把讲述的概念性知识或该片段简称为WHAT,讲为什么这么样的原因或该片段简称为WHY,讲具体应该如何操作的流程、步骤或该片段简称之为HOW,
第二条(按照心理和教学来)
1、以程序性知识需要(how)
2、以陈述性知识(WHAT或WHY)片段,需要自己给出(how)
3、动作技能加认知技能
第三条(按照职业来)
1、基本职业能力
2、 关键能力
包括
专业关键能力、易学、不易迁移;
方法关键能力、易学,易迁移;
社会关键能力;易迁移、不易学。
这个迁移是不是教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