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父母当时就决定把她送人,而且越远越好。
在寻找送养人家的过程中,大伯提出:“送给别人还不如我们养。”
亲生父母刚开始还有顾虑可是大伯则信誓旦旦:“送给外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咱自己人养有什么不放心?”
就这样小美被抱到大伯家,大伯家已经有两个儿子,又抱来一个女儿,儿女双全凑成好字。
当时条件差,小美只喝了几个月的奶粉,养母就用米汤和面条喂养,也许小美体质好成长过程中还算顺利。哥哥们的旧衣服养母改造一下能穿就行,要是不看头上的小辫子,很难看出小美是男孩还是女孩。
小美初中毕业的时候不想继续上学,养父母也不多说什么,支持小美和同村的小姐妹一起外出打工,四年给家里上交了12万元,而大哥县城的房子20万,小美辛苦打工钱变成了大哥的房子。
养父母在老家也给二哥盖了一院平房等着结婚。
在打工的过程中小美谈了一个外地的男朋友小军,春节的时候小美把情况告诉了养父母。养父母没有过多询问男孩家的家境,直接放话:“让他家上门定亲,要不然就不让你外出打工。”
小美和小军感情不错,大过年的小军父母和亲戚自驾过来定亲,一切都按照小美养父母的要求:礼物若干,彩礼12.8万,不要求房子和三金。
养父母告诉小美:“彩礼我们帮你存着。”
结婚的时候,小军的父母就表示:“彩礼带过来我们再添上一部分,给你们买辆车。”
自始至终小美和小军也没有等来彩礼,只能买一辆二手车暂时开着。
后来小美和小军工作稳定,准备在工作地买房,公婆支援一部分加上他们的存款凑了首付,担心他们有压力,公婆每年都支援一部分资金来还款。
不是所有的养父母都带着目的抱养孩子,张淑芬生二胎的时候大出血,孩子没有保住还摘除了子宫。
儿子五岁那年,张淑芬和老公商量:“要不咱们抱养个女孩吧,以后儿子不在身边,女儿就是个小棉袄。”
亲戚帮忙张淑芬和老公抱养一个被抛弃的女孩,刚抱来的时候瘦瘦小小的,夫妻两个抱到医院检查:没有大毛病,有点营养不良。
从此,老公外出打工,张淑芬在家照顾着两个孩子,尽管经济不富裕夫妻两个还是尽可能在学业上托举孩子。儿子高考考上军校后,养女刚上初二,张淑芬夫妇就鼓励女儿:“你哥考上军校以后就吃公家饭,你也好好学,考到哪我们供到哪。”
“我要是考不上好的高中怎么办?”女儿有点担心。
“不要有压力,尽力就好。”张淑芬给女儿鼓劲。
果然,女儿初中毕业考上了省城一所护校,毕业后被分到市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工作稳定后,女儿经人介绍认识了矿务局的一名小伙,很快就谈婚论嫁,男方家购买了婚房,还给了10万彩礼。张淑芬夫妇添上几万,远在外地的哥哥也给妹妹一份大礼。
抱养孩子的目的不同,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自己有孩子再抱养孩子,多半就把养子女当成养老的工具;
而丧失了生育能力的父母抱养孩子,自然会把爱给包养的的孩子,也会真心疼爱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