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短视频:妈妈病危,恐撑不到孩子高考,家属犹豫,是否告知孩子实情。
当家属问到医生时,医生是这样说的:妈妈的检查结果,很多指标都是危机值了,情况特别危险。如果孩子周末才能来看妈妈,妈妈能否撑到周末,我们不敢说。想让孩子来见一下妈妈,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你们考虑一下,孩子不一定非要等到周末。这些还是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这个生命的话,适当的还是要告诉孩子。如果孩子和妈妈感情非常好,还是要告诉孩子,实在不行明年你再考或者怎么样。你可以侧面的给孩子讲,如果妈妈真的有什么情况,他是否一定要来看看。这个情况不能够完全瞒住他的,否则的话,他可能一辈子心里面很难过,会走不出这个阴影。
医生的这番话引人深思。这的确是个问题,是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大问题,与生命有关,与余生有关。
我也是妈妈,如果是我的话,我选择见孩子。
高考可以下一次再来,但生命的最后一面,能不错过就不要错过吧。
不想让孩子带着遗憾、自责过余生。人生也不仅仅只有高考的,我可能更在乎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
看到评论区的观点基本分成两派。
一派说:不愿意让孩子见。
假如是那个妈妈,我不愿意告知孩子,孩子未来的路更重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许会留下遗憾,可是时间终会给他疗伤,待到懂事成人成家立业,他会深深地明白母亲的伟大用心,这就是实现一代又一代的托举。
并且以身边发生的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双胞胎女儿双双考砸,影响很大。说什么可以复读,但是没几个选择复读。虽然不能说输了一辈子,但是却因注定改变不了的事影响了孩子一生。亲情确实大于高考,不留遗憾见一面也没错。就看你自己最后怎么选择,现实就是没几个孩子顶得住这种悲伤和压力。
另一派说:必须先见妈妈。
成绩好的怎么都能考得好,成绩不好的高考三天也不会转圜。但没看到妈妈最后一眼,一辈子都无法释怀吧。
一次高考,怎么就影响一辈子呢?那可是妈妈,就不怕孩子没有见妈妈最后一面,一辈子自责愧疚遗憾吗?什么时候高考要排在生命的前头?
高考不止一次,好好学习是改变人生最简单最省钱的道路,但并不是唯一的路。
无论如何怎么能拿学习跟亲情生命相提并论。
有很多因为高考瞒着孩子父母去世的新闻,有没有人去问问那些孩子恨不恨?悔不悔?
他们被瞒着的时候根本没有选择,别人替他们做了决定。一辈子都活在没有跟父母好好告别的阴影里。
临终前最后一面是必须见的,要不然会是一辈子的遗憾甚至后半生在悔恨、自责中度过,高考可以考无数次,高考不行还有考研,见亲人最后一面只有一次。
想起曾在抖音上看到的,孩子高考前一天得知妈妈要去世,选择高考还是选择陪伴妈妈最后一程,然后借这个话题和女儿讨论过,也是想试探女儿对待亲情的态度。
女儿很冷静,斩钉截铁地说:既然都晚期了,说明肯定救不活,那就不要为此搭上自己的高考,毕竟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即使放弃高考也改变不了妈妈要离去的事实,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平常心就好。
有人评论,为了高考,连亲妈快去世都可以不管不顾,读书有什么意义?学的忠孝义胆现在是多么的讽刺?如果读书让人连亲情都不要了,那么这书不读也罢。
拿一场考试来和见妈妈最后一面比较……另一方面现实也挺让人心酸,在好多人眼里仿佛一场考试就决定了人生成败。
我看后也很震惊,但是冷静下来,又不得不承认她的思路也不算错。
所以,作为妈妈,不要以为所有的孩子都会愿意休学或者放弃高考复读的。
只能说因人而异吧,看开就好。
也有网友说:并非刻意贩卖情感。作为亲身经历者,我庆幸当初家里有一位亲人坚持让我请假出来,且私下通知到我。确实如果不请假出来,那将会是一辈子的遗憾。尽管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但丝毫没后悔,目前升学途径很多,我也通过了专升本,现在硕士毕业,工作3年,算稳定且有上升空间。我相信妈妈也会为我自豪。
学会和至亲临终告别,是人生的课题,比高考重要的多。但可能没见到至亲最后一面的遗憾也会折磨孩子一生。
我们不能剥夺孩子上这门人生重要课题的权利,因为它能够让孩子更尊重、珍惜生命,更懂得爱,懂得遗憾,懂得告别。
宫崎骏《千与千寻》中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一生中,总是在不断的相遇和分离。相遇时,珍惜拥有,分离时,祝福彼此。享受欢乐也接纳遗憾。
宫崎骏说:有些时候,我们总是不得不放弃一些人。但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告别他们之后,我们转过身就能够看见更加美好的风景,看见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海阔天空。
也许最初会有难过,会有悲痛,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我们自己的生活不论缺少了谁,其实都是一样的度过。
太阳仍旧会每天升起又落下,看似我们失去了一切,其实一切还在按照原先的轨迹,继续行走。
那些相聚时一起拥有的温馨和美好的画面,会铭记于心,直到永远。
失去以后,愿你我还能够找回自己的快乐,比从前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