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可得地位、富贵,这是不争的事实。封建社会,可阶级跨越的路径少之又少,科举便是最重要的一条,犹如今日之高考。孔乙己自然也选择了这条一般人都会选的正途。
可是不幸的,他并没有走通,更别说什么康庄大道了。他连一个最低等级的秀才都没有考上,更别说举人和进士了。这对一个一心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人难道不是重重的一击吗?
其实科场失利的人大有人在,比如蒲松龄,但是他是真的有才,写出了名著,那平时怎么生存呢?去给别人做家庭教师,因为才华,深受主家的尊重。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吧,毕竟还需生存。
那孔乙己呢,他似乎没什么才华,但别人知道他写的一手好字,有人雇他抄书。其实也算一个相对短衣帮来说体面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万分可惜的是,他因为偷书,品行不端,他把这个赖以糊口工作弄丢了。
失业之后的经济境遇自然比不上短衣帮,可是他又舍不得长衫,不愿放下读书人的尊严。但是他又偏偏死要面子,当面子不能拿来生存时,所谓面子也不过是穷面子,假面子,也怪不得别人嘲笑。虽然短衣帮的取笑这个落魄的读书人也有借此抬高他们的身份,获得某种优越感的心理。
生存是第一要务,不愿从前体力劳动的孔乙己只能偷鸡摸狗了,这下场肯定好不了哪儿去。
我们清清楚楚看到了孔乙己一步步走向毁灭,他的毁灭自然也有社会的原因,统治者宣传的唯有读书高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封建社会职业的等级明显,对读书人身份认同强烈,人们职业的选择狭窄,等等,都是原因。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孔乙己他本人的好逸恶劳,他的贪图虚荣,他的好高骛远,而没有缺乏认清自己的能力,缺乏脚踏实地的毅力,也都是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我理解孔乙己不甘平凡命运的挣扎,但并不欣赏他的作答,保住长衫实际也是可以的,那就一边抄书工作,一边再努力科举,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扛得住挫折,他断然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吧。
孔乙己当为天下读书人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