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国华(湖南知名实力派画家)
我出生于1958年正月,怎么出生的,我真的不记得了,哭了没哭,是否炮尿,真的一点印象沒有啦。4岁时已经能够做很多家务事了,包括专门放牧一头小水牛牯,每年生产队给800分工分。所以说4岁以后的事都记得蛮清楚,3岁那年的事记得也很清楚,3岁到两岁之间的事有些朦胧,但还记得起来。
两岁时母亲买了个紅色的竹兜子饭碗专供我进食使用,因为瓷碗容易碰碎,竹碗经得起甩不轻易烂,耐用。小时候可能长得逗人喜爱,很多婶婶伯娘都装着要抢我的兜兜竹碗、喝我碗里的稀粥。那时吃最多的是青菜里面参杂几粒白米饭,实际上是意思意思一下通点米气,吃多了让人腻烦,难以下咽。
两岁多时的冬天里在奶奶家被开水烫到了脚背,起了泡,很痛并痛了蛮久,至今脚背上还有留着疤痕。奶奶是在我出生的那年改的嫁。听老辈讲,我的祖父是国军副营长,文武双全,曾经以一敌八全身而退,其脚书行草在当时的罐子街书画文艺界闻名遐迩。与章太炎的至交挚友、国民党元老贺俊柏过往甚密。我的祖父先后两次主动参军(不是被抓壮丁去的),第一次投湘军唐生智靡下,在攻打衡山的北伐战争中使用德国毛瑟驳壳双枪(其中一把后来以60个银洋卖给了当时茶市的大地主罗明德),因战功卓著晋升为连长,战役之后探亲回家曾一度荣满故里。1928年率领湘南农军取道罐子街向井冈山进发的朱德总司令与奉命带领连队驻扎罐子街附近相机“剿匪”的祖父擦肩而过。1929年湘桂战争失败后祖父复原回家,以耕种和屠宰为业。1931年“9.18”日本入侵,国内局势危急,祖父毁家纾难变卖田产携款应召第二次投军,随部队开往江浙一带,不幸参加了淞沪战役和南京保卫战,有幸从南京突围出来,祖父所属连队仅剩五人,整休后转战皖南长江流域一带阻击日军。1939年晋升为副营长之后不久便殉国于安徽省贵池县香山炮战中。祖父是个地地道道的职业军人,不顾家(四处征战也无法顾及家庭),按奶奶的说法,祖父是个“败(家)子”,也沒有留下照片之类的任何遗物。老辈都讲我的容貌酷似祖父。
我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比我年长六岁,二哥大我两岁半,大哥从小时就很帅气,也很会读书,是我的骄傲。二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中途停滞,体态精瘦,个子也没有我高,三四岁年龄段时与他打架,我总是胜利者,我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是我个子长得快,还是二哥没有长,总不至于一个三岁弟弟打赢6岁多的哥哥?!二哥,做事很勤快,大哥也是。父亲经常酗酒!经常醉!和谁都和不来!【未完待续:我的大学———饥寒交迫中的童年2,未经允许,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欲知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禅茶墨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