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920551/56d68f731b930056.jpg)
这本书和大家一起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断断续续的,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确感到动力不足,尽管如此,但也绝没有过中途放弃不读的念头。
昨天读书会结束以后,老师问了一句“这本书已经读了三分之一了,还要不要继续读”,想来,动力不足可能是个整体的感觉。
如此一来,就想着需要回头看看了,看看这段时间的旅途中都发生了什么。把书拿出来翻了翻,我们读到133页了,整本书是379页,按照这个比例来看的话,的确是读了三分之一多一点儿。
再把读书会的聊天记录爬楼翻了一遍,一直翻到去年7月12日,掰着指头数一数,整整半年过去了。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读下去,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这本书的阅读。
这个战线的确拉的有点长,细细看读书会自开始以来的聊天内容,如果不是老师的带领和同学们的分享帮助共同前行,真的很难想象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并且还将要继续走下去。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计算。后来我又把《小学识字教本》拿出来翻了翻,主要是目录部分。看了一下,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字根半字根,第二部分是字根合成孳乳的字。
核心内容还是在字根半字根这一部分。重新梳理了一下,这部分被分为“象数、象天、象地、象草木、象鸟兽虫鱼、象人身体、象人动作、象宫室城郭、象服饰、象器用”十个部分。
用毛笔在纸上列出来,忽然有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尽管才读到133页,但是从目录来看,字根的十个部分中,已经完成了七部分。仅就字根及半字根这一部分来说,总页数是272页,我们也已经完成了二分之一。类似于爬山已经爬到了半山坡,这种时候往往是最累的时候。
再看看纸上写下的字根目录,一眼望过去,“象数、象天、象地”三部分是一个“视野”的主题,“数”是洁静精微而简单的,天地是广大高远而深厚的;接下来“象草木象鸟兽虫鱼、象人身体、象人动作”这四部分包含了天地间自然万物有生命的部分,也可以说是被造物。对这一部分我认为就是一个“观察”的主题,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明察秋毫的观察。这两部分我们已经读完了。
接下来,第三部分,很显然主题就是“创造”,这个创造是作为被造物的人自己的创造。“象宫室城郭、象服饰、象器用”,一眼看过去也知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进行的创造。毫无疑问,人类的创造都是围绕着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这么一捋,从逻辑上来看就非常顺畅,非常清楚。“天地人三才者”,作为天地的精华,人首先心胸要宽广,要有一个目及天地之间的视野,这是观察的范围,也是汉字所表达的范围;接下来,就是观察,观察什么呢,自然是这个范围之内的事物,“草木、鸟兽虫鱼、人”,天地间活着的所有生命形态,对这些被造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便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受到启示启发的过程。
最后,通过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受到启示启发,获得智慧,获得灵感。而后人便可以开始创造建造属于自己的文明,人的所有文明无不是围着人的衣食住行,也就是怎么样才能生活的幸福美好。
这么一看,《小学识字教本》的字根半字根目录部分的逻辑,其实就是汉字文明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首先要谦卑,知道人和自然万物一样,都是这天地的造化之一。但与此同时,人又有别于自然万物,因为造化给了人观察感知学习模仿自然万物的能力,籍此能力,人类脱离了原初的束缚,拥有了创造发展自己生活的能力。
这其实就是一个“道法自然,源源不断”的过程。回到这本书字根的第一个“象数”,从哪开始从哪结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心里有数,不能稀里糊涂的,这个“数”不是乱七八糟的数,而是要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世道人情的数。
因为这个数,无论人的心里有还是没有,都不会影响它的客观存在。这就是《庄子·天道》里说的:“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的“数”。你快了,它会把你拉回来,你慢了,它又会把你往前推。你高了,它会帮你削去一些,你低了它会帮你填高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20551/cc734f1d95500d8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