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死与治死

致死与治死

作者: 铭宇峰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11:39 被阅读0次

这两者的差别如同良医和庸医。良医能洞察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案的原理,庸医就是知道一个大概就信心满满地给人治了。

我在大众媒体上发现了以下内容:肺的功能依赖于气道通畅,肺泡的功能要好。目前看,患者肺泡的功能受到了损伤,气道又被黏液堵住,所以,患者出现缺氧的症状。要改善缺氧状态,保持气道通畅,必须对黏液进行稀释、溶解。

“实际上目前也用了这类药物,但可以再多试一下能起作用的药。”刘良说,“只有通道的液体引流出来了,再给它氧气,它才能通过去。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如果黏液成分没有被化解,单纯给氧,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可能会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广,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缺氧。”

我自己有过下呼吸道感染的体会,感冒、咳嗽,清晨醒来,一颗痰卡在喉咙,咳出,呈绿色团簇状,胸口发紧发闷,间断有痰咳出,颜色渐淡。

作为肺部的一个自愈功能即是能把痰咳出来,如果有痰不能咳出,而是把它推向肺部的更深处,不是致死性的疾病也会被你治死了。

如今在祖国大地上流行的这场新冠状病毒,虽然致死率不高,但是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我不是医生,我只想以我的微弱的思考力给大家提供一些我的不太成熟的看法。

首先是咳嗽的药物选择,有痰化痰是没有必要说的,有人在有痰的情况下选择镇咳,那基本上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化痰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自己把粘稠的痰液吐出来,这样就能够减轻肺部的堵塞情况,这里我想特别提出一种观点是否存在一种痰液的内化情况,因为你即使把痰化开,是否也存在那些感染部位比较深,依然无法咳出来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这个时候就必须作用人体的一种内化功能,当然对于危重病人,这种内化能力也是受损的,就需要有药物的帮助了,西医上可能有洗肺,吸痰的方法来解决。

下面说一个名医江尔逊的故事。

江尔逊因素体尪羸,十余岁时,偶患感冒。咳嗽,胁部牵制疼痛,如翻身、转侧、深呼吸时牵引作痛,寒热往来,一日几十度发,每次数分钟或十数分钟不等。发时背心如冷水泼之,顷刻又如火燎之。服小柴胡汤加减无效,卧床不起,饮食不进,先师陈鼎三诊后,用《温病条辨》香附旋复花汤,服后则呕吐,吐出粘涎碗许,越半日,寒热、胁痛即除矣。后又曾外感,咳嗽痰多,胸部牵制作痛,用六安煎不效,改服香附旋复花汤亦不效,又数次更方,皆不中窾,病益剧。呼吸活动均牵制胸部作痛,仰卧于床,不可稍动;气喘痰鸣,痰稠粘如饴糖之筋丝状,咯至口边而不出,需以手捞之。七日之间,精神萎顿,势近垂危。先师诊之,谓此乃痰热伤津,燥痰壅塞气道,正唐容川所谓「上焦血虚火盛,则炼结津液,凝聚成痰,肺为之枯,咳逆发热,稠粘滞塞,此由血虚不能养心,则心火亢盛,克制肺金,津液不得散布,因凝结而为痰也,豁痰丸治之。」乃用豁痰丸为煎剂,因深夜无竹沥,权用莱菔汁代之,连尝两煎,病无进退。天亮后,急备竹沥几汤碗,仍煎豁痰丸,以药汁与竹沥各半兑服;下午三时服头煎,黄昏服二煎,至夜半,觉痰减少,气喘胸痛减轻,竟可翻身。又服三煎,次晨诸症大减。胸中之痰涎,既未吐,亦未下,无形中竟消失矣,并能知饥欲食。守方再进一剂,便可扶床行动,二日后即可出门。

这个故事里,江尔逊的肺炎症状就非常相似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病人的状况了,其师以豁痰丸解之,我以为这就是痰液之内化。

相关文章

  • 致死与治死

    这两者的差别如同良医和庸医。良医能洞察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案的原理,庸医就是知道一个大概就信心满满地给人治了。 我在...

  • 愚忠致死——讀通札記(1768)

    讀柏楊白話本《資治通鑒》之《卷170》,感:1、愚忠致死。通覽歷史,俯瞰古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

  • 处罚悖逆的人(二)

    与邻舍之妻行淫的,奸夫淫妇都必治死。 与继母行淫的,就是羞辱了他父亲,总要把他们二人治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 与儿...

  • 病中日记

    人自有生以来就有死,人自远古以来即有病。大病致死,小病得过且过。自古以来生病,有钱人有有钱人的治法,没钱人生...

  • 死治

    天宝十二年,李白遭朝廷奸臣排挤,被李隆基逐出朝门。 一气之下,他发誓永不涉足官场,开始游历名山胜水。 这年春上,李...

  • DRUG

    酒精致死 咖啡致死 摇滚致死 吗啡致死 尼古丁致死 文学致死 电影致死 甜食致死 油画致死 玫瑰致死 爱情致死 爱...

  • 康熙狱见朱国治——职场,如何在张弛有道之间把握取舍之度?

    学会“取”与“舍” 在朱国治押赴刑场前,康熙问朱国治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朱国治说因为自己诬陷了吴三桂。康熙却表...

  • 治死旧人

    主啊,帮我!

  • 猪高热症疾病的相关的症状和疾病防护

    目前在全国各个地区,高热病多呈现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等特点,治疗应本着“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和“同病异治”...

  • 命学

    学海无涯生相随, 一入凡尘却难归。 致死不绝取识志, 闻道夕死带笑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死与治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ff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