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并不是放松。而是,你有一个确定的能力圈。你特别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哪些事一定能搞定,哪些事一定搞不定。这个对自己能力的确定感,才是松弛感的核心。
借用杨紫琼在哈佛大学演讲里自己的说法,这也是整场演讲中,最重要的一段话。她说,当人们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变得紧张。但事实上,最安全的方式,是保持轻松,同时对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充满好奇。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很重要,了解自己不能做什么也很重要。
知道自己的不足,能让你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别人给你设定的不足,是用来突破的界线。
大致上来说所谓松弛感,它指的是,你对自己的能力、行动,以及行动结果的确定感。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有多大本事,能干成多大事,心里有谱。
有本书叫《松弛感》,它给出专业的定义是松弛感=看得透+有办法+能喜欢。
看得透,指的是你对所处的环境,对所参与的游戏的规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很多人松弛不下来,不就是因为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不理解吗?
有办法,指的是你有解决问题的计划。注意,这可不是说,你得成为一个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全才。而是,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虽然没有清晰的解决方案,但我至少知道,从哪能找到解题的思路。
能喜欢,指的是我们赋予行动意义的能力。怎么让自己长期喜欢上一件事?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毕竟,再有意思的事干久了,也会腻。怎么办?咱们得主动提高一件事的难度,给自己找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保持长期热爱的关键。
过去我们总觉得,松弛感是个感受问题。但从根本上看,它是一个能力问题。
第一,是对所处环境的评价。比如,不知道对手是强是弱,不知道竞争规则,不知道评审标准。再比如,有时候觉得没干劲,觉得工作特别丧。这些都属于对所处环境的评价。
第二,是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比如,不确定自己能否胜任,不确定自己能否稳定发挥,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一年的KPI。这些都属于对自身能力的评价。
第三,是对自身行动的评价。也就是,我做这件事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比如,一个任务落到肩上,我也不确定这么做有没有用,只知道,公司派的任务,不干不行。你看,这就属于对自身行动的评价比较低。
假如你的拼搏是一场长跑,那么松弛感应该是最理想的精神状态。你的身体保持着稳定的速度,专注着前进的方向。但你的精神状态没有因为紧绷而焦虑,也没有被身边竞争者的行动打乱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