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8[传统为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孔子说:“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诚实的人,但不一定会有我这样好学的人。”
【老彭有话】一个村子里一定有像我一样讲忠信的人,但却不一定有像我这样好学的人。
如果把这句与上句想联,“学”就是“内省”,就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所以,孔子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些,但其他人却做不到。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本篇是孔子借由对学生、历史人物的为人、为学、为政的评价,来达到对学生进行“何为君子”“何为仁政”“何为诚信”的教育。从公冶长的忠信起,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而最重要的是要“学”。唯有“学”,方能使人达。
5.19[传统为5.23]子曰:“伯夷、叔齐①不念旧恶②,怨是用希。”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老彭有话】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仇,不与人为敌。所以也很少有人和他们结怨。
说到真诚,还是人家伯夷、叔齐两兄弟。人家那么大的仇怨,却根本就不记挂在心。那其他人对他们也就完全能敞开心扉。
【注释】①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②恶,仇恨。
5.20[传统为5.16]子谓子产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也讲求道理。
【老彭有话】孔子评价子产说,子产具备君子的四项品德:行为恭、事上敬、与民惠、使民义。
恭、敬、惠、义,这是孔子一再倡导的君子品行,他认为在子产身上达到了完美体现。
【注释】①子产(?—前522年),姬姓,名侨,字子产、子美。谥号“成子”。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5.21[传统为5.17]子曰:“晏平仲①善与人交,久而敬之②。”
【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相交越久,别人越发尊敬他。”
【老彭有话】孔子评价晏平仲说,晏平仲这个人非常善于与人交往,而且人们觉得和他处的时间越长,就越是觉得他可敬。
用现在的说法,是说晏平仲的人格魅力深厚。
【注释】晏平仲,即晏子(前578年—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