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sch,在1950年代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实验:把一组人——比如八个放在一起,其中有七个是串通好的,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实验品。Asch拿出两段一模一样长的绳子,让着八个人比较它们的长短。前面那七个人因为串通好了,就异口同声地说一段比另一段长,第八个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虽然有疑虑,往往也会判断其中一段比另一段长。
这么一个著名的“集体压力”的心理实验表明一个集体如何通过其“集体性”来损害个体的认知能力。从这个角度说,“集体”是一个权力机制。
这时候的个人之于集体,如同“蜉蝣撼大树”,只剩“可笑不自量”。集体在校园中不乏少见,大量的校园霸凌就是来自于集体性压力。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一个学校,尤其是在中学,每一个班中,都有那么一个被集体欺负霸凌的对象,虽然可能不至于到动手动脚的地步,也基本达到了对其冷战的程度,而且此现象要么屡禁不绝,要么无从可禁,毫无办法。那个被欺凌的对象也许一开始只是不被一个小小的集体认可,可是慢慢地,集体扩大,集体性不认可变成了常识,这时候你要么加入集体,要么你去代替被欺凌对象。以我经验之见(我也曾有段时间是被集体霸凌的对象),在这种现象萌芽之初,个人就应该立即抱团取暖,抱团的人数以三人最为合适,当自己也有了小集体,面对大集体的时候,就有了撼动的力量,不至于被当成靶子。
历史经验表明,个人的认知太容易被集体所左右了,就像三人成虎的故事: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集体谎言重复千遍,就会被当作真理。大街上根本没有老虎,这是确凿无疑的,就因为人们都这么说,才变成了真有其事。这种集体谎言在谣传名人事情上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明是空穴来风的事情,被传成了确有其事。哪怕当事人亲自澄清,也消弭不了大众内心一早被种下的怀疑了。
集体性压力用在思想改造上才是最致命的。《1984》中的老大哥,利用集体性压力,把个人思想改造成统一模板,哪怕窒息之极都没人反抗。“除非他们觉醒,否则永远不会反抗;但除非他们反抗,否则不会觉醒“,个人的觉醒到最后也被集体扼杀了。
然而,哪怕个人做不到,也要牢记:”有真理,就有非真理,如果你坚持真理,哪怕全世界都不同意你,你也没有发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