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4月份刚来简书时,我尝试着写了第一篇人物小故事,完稿后并没打磨文章就发布了。不到半小时,一位资深写文老师就给了我这样一句评语:“写文理清思绪,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文学路上一起前进”。
看到老师的评语,我竟有些错愕。随后,我便再三打量自己的文章,一遍一遍的去读,发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
或许是离开学校太久,离开作文太久了,加上又是第一次写小故事,我写作前没做任何准备工作,没有具体的立意,没有列提纲,只是凭着记忆中事件发生的顺序随心所欲的写出故事。
这无疑是自己陶醉在自己的碎碎念中而已,谈不上一篇合格的故事类文章。首先,写文前,没有明确的立意,没有列提纲,就连故事脉络都有些混乱,这让读者有种抓不住中心思想的感觉。
通过学习后,我改了很多遍,发现读起来也容易了,这时我才豁然开朗,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提纲、立意尤其重要。
那什么是立意呢?
通俗地讲,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
立意产生于写文前,写作者在动笔前,脑子里事先应该有一个意图,就像建筑师设计师画图一样。建筑师首先要确立房子的主体结构、梁、柱等。如一座房子的整体框架结构,如果图纸定不下来,那这房子也没法盖。
写文章也是这个理,要立意在先,主题确定之后,才会有后面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因此,立意决定着一篇文章的成败。
通俗一点讲: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有话想说。那这第一个问题肯定就是我们想要说什么,怎么说?这样一个逻辑顺序。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说的无外乎是一件事、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种景物、一种知识等等。
不管是叙述一件事情、或是描写一处景物、还是讲明一个道理,都要有一个思想来贯穿全文。
只有立意明确,才能站立得起来,或让人眼前一亮、或可惊、可叹,吸引读者。
那如何立意呢?
在梁衡的21堂作文课中,梁衡老师写到:当你拿到一堆材料以后,首先思考要讲一个什么思想,要高屋建瓴,把读者引领到一个新的视野。
他总结出三个“要”
第一,选材要大。
题材决定你文章的高度,也决定了你这个文章的传播面有多广,有多少人看。
第二,站位要高。
要发现一个新的思想点,高人一筹。
第三个要有针对性,
这一点尤其重要,不管你是写历史故事类题材,还是山水题材,还是生活中的小事,都要尽量找到一个高的立意,针对目前的一个问题,这样读者读起来才会顿感亲切,才能共情于读者。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写作者思维方式不同、自然观点也不同,立意决定着一篇文章的成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