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应该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精彩的悬疑片。看丹麦片子起初自然是冲着学丹麦语去的,没想到看上一集之后欲罢不能,恨不能一口气看完而后快。四处向人安利此片,觉得如此珍宝不被人发觉实在有违天理。
《Forbrydelsen》一共拍了三季,第一季是2007年拍的,老片子,被美国翻拍过,大家都纷纷表示似乎不如丹麦原版过瘾。到第三季就嘎然而止,避免了多数电视剧因资本驱动一续再续,虎头蛇尾受人诟病的下场。就连《权力的游戏》也未能免此俗,然而《Forbrydelsen》见好就收,聪明至极,挠人痒处恰到分寸,给观众留了一个自行发挥的未完成结局,继续浮想联翩。
Forbrydelsen 一词直译成英文是crime,也就是犯罪,罪行的意思,但中文版的译名是《谋杀》,表明这一场场案件就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谋杀案。
为了避免剧透,所以在写影评时无法具体展开举例,只能比较笼统的概括提炼,大家看完影评后要是感兴趣,就自己去看吧。
风格
《Forbrydelsen》不但是悬疑片,还是惊悚片,但它的惊悚并不靠变格推理中常见的超现实现象来营造恐怖气氛。导演对于片子整体压抑的气氛的营造掌控非常到位,镜头下的冬季的哥本哈根是一种阴郁的色调(很真实,不用加滤镜),永远都是湿冷昏晦,阴雨绵延,似乎充满了阴谋和疑云,很多平日里熟悉的生活场景转到镜头底下就显得那么危机四伏。警察局是巨大的三角形水泥建筑,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冰冷无情,给人以压迫感。
片子中的哥本哈根街景 哥本哈根警察局主角Lund 搜证既不爱带手枪又不爱开灯,就靠小手电扫来扫去,让人干着急。观众的视线可及范围通常都是Lund 手电筒所照射的一小块,你不知道光圈外面隐藏着什么危险。对于这种暗黑系风格的片子,友情提醒要晚上关了灯看,白天看剧基本屏幕是漆黑一片。
除了色调,片中的恐怖感主要靠人物表情的细节和镜头剪辑。第一季开头一上来就是受害的女孩浑身是血的在树林中慌张的奔跑,躲避凶手的追赶,凶手不紧不慢的跟着,似乎很享受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手里的手电灯光时不时照亮整个黑色的屏幕,给观众一种逼近的压迫感和窒息感。
片子里有大量的脸部特写去展现人物的内心状态,这十分考验演员的角色展现功力,很多恐怖感也由此而来:不知道身边的熟悉的人什么时候会突然变脸,杀你个措手不及。
不需要去用花哨的镜头语言去营造恐怖感,人性就是最恐怖的,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很好的在《Forbrydelsen》里表达出来,只要把人性展现的足够充分,恐怖感油然而生。
剧中大部分场景都取自封闭黯淡的室内,偶尔的户外场景通常会用对称式构图,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整个场面呈现一种震撼人心的宏大。
剧情文本
对于悬疑探案片,好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节奏是扣人心弦,制造悬念的重要因素。《大侦探波洛》或者《马普尔小姐探案》 多是一两集便能结案,而且作为私家侦探,基本没有性命之忧,观众只需要跟着情节与侦探一道推理即可,拥有天才型的探长作为主角,观众基本和探长都是站在上帝视角审视全局。
而《Forbrydelsen》与其说是探案,其实是充满危险的刑侦,每一季只讲一个案件,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警察探案的进展,因为情节和线索极其错综复杂,也不会令人有乏味之感。
叙事策略上第一季采取上层政治风云架构与底层案件推动的双重叙事,同时平行展开,镜头来回切换场景,形成互文。到了第二季则是警察,军队,内阁三重叙事,选举也从哥本哈根市长选举变成内阁之间的角逐,格局更为宏大。
作为一个包含了很多社会和政治元素的悬疑片,《Forbrydelsen》每一季都涉及了大量政坛阴谋和权力斗争,有很多类似《纸牌屋》的剧情,三季案件和正在进行的政治选举和角逐都有千丝万缕的纠缠,或直接挂钩,或案件调查受到政治因素的掣肘。第二季甚至触及到穆斯林,北约维和部队,和恐怖组织,影射现实社会方方面面。一个案件就像鱼钩,能钓出一串不可告人的政治黑幕,最后又被压制下去。
你也可以从中看到各种在现实生活时常出现的情形:政治家在公众面前的政治作秀,内阁的拉帮结派和官僚主义,刑法公正在权力面前的无能为力,警察探案所受到政治因素的牵制和来自上层的施压,无论是情节还是结局换成在国内绝对是无法过审的政治不正确。当然,观众也能从剧中感受到丹麦的扁平化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flat hierarchical structure)。
叙事视角以女主Lund为主,时而在受害人和各种嫌疑人中间切换,让观众拥有多视角观感,能提前预知比主角更丰富的线索,但也很尊重观众智商,没有上来给个上帝视角,让人第一集就直接猜到凶手。
第一季一共二十集,看似在不断接近真相, 每一集到结尾都会因为出现新的疑点和线索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反转,不得不推倒前面推理,利用现有线索重来。
第一季一共逮捕5位嫌疑人,每一位都因为种种机缘巧合符合作案时间或者作案动机,但很多线索往往又似是而非,指向多人,看到最后观众会被导演忽悠的开始疑神疑鬼,看谁都像凶手。
这种悬而未决的心理状态带来了影片节奏上的紧张感,相较一些国产悬疑剧,完全靠音效和气氛烘托,让人觉得紧张的故弄玄虚。
随着案件一步步逼近真相,媒体不断曝光,就更容易打草惊蛇,只要没有抓到凶手,凶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抹除证据,Lund争分夺秒抢在凶手前面取证的紧张感不容置喙。
看完一季后就会觉得 Lund 的身份设定合理且让人信服,她身手不错,但也就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女警察的不错,不是好莱坞式的飞檐走壁。这部片子几乎没有任何花哨火爆的动作戏,枪战或者飚车场景,都是实打实的追逐,但由于极其巧妙的叙事逻辑,真实而细致的台词文本和精湛的演技,惊心动魄之处仍然让人紧张的喘不过气来,观影的代入感极其强烈。
Lund亦不是福尔摩斯那种被神化的探案天才,她也会因为证人的隐瞒和证据上的巧合而出现误判断,每一次确认新的嫌疑人,都能通过媒体的报道把正在进行的选举搞得鸡飞狗跳,给警局造成负面影响。
最终,靠着 Lund 坚持不懈的取证和猎犬一样的直觉,把各种被推翻的证据积累起来,加上新发现的的线索,一个完整的行凶过程和严谨的本格证据链条就徐徐展开,层层铺垫下,真凶的指认水到渠成,毫不突兀。
片子在一些不容易被注意的情节里放入了暗示真正凶手的细节和提示,随着案件的推进一步步展开,细节越来越丰富,这类提示往往含有多重指向性,凶手最后被揭露再回过头看会恍然大悟,但在不知道凶手的情况下却很容易被解读成另一种情形,所以最后的凶手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影片也通过人物的对话,或者审问嫌疑犯时被忽略的细节来逐渐填充凶手的前史,为凶手的杀人动机做出背景性的解释。
第一季最后凶手的杀人动机其实略有牵强,但是也还合理,犯罪者可以找出各种理由去说服自己杀人,危险无处不在。第二部第三部直接展现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为了掩盖一个错误,可以接二连三的继续杀人来掩盖第一个错误,最后的反转让人对导演的处理大吃一惊,还有这种骚操作!
人物塑造和演技
人物的深度塑造和极其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应该是此片的最大亮点之一,所有的出场的重要角色人物都展现了复杂饱满的人性,而且自始至终保持了人物的一致性。这对于拍续集的连续剧尤为难得,一年拍一季,人物容易写着写着就走形了,内在性格逻辑开始四分五裂,或者人物完全为情节服务,一部戏可以精分成多个人格,国产剧常见此种。
片子中的人物设定和拍摄手法都呈现出一种冷峻的写实风格,没有丝毫矫情和煽情的空间,每个人都是成熟而现实的,浓烈的情感被内化,通过细微的表情和行为展现,一如北欧人的性格。
Lund在听到男友提出分手后没有伤心欲绝,只是无奈和惋惜,来不及感叹接到电话就匆匆继续办案; 市长候选人Hartmann 即便被他的所有候选团队孤立,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立即着手想办法扳回一局; 即便是受害者父母,他们的悲痛也没有被过度渲染或者夸张,你能看到他们像西西弗斯推巨石般对抗排山倒海的悲痛,回归正常生活的努力。在剧中你能感受到每个角色对于现实生活的成熟而克制的理解,尊重现实就是最大的人道主义。
市长候选人Hartmann 和他的竞选对手老市长剧中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弱点和私心,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也会在特定情境下呈现令人动容的人性光辉。
市长候选人Hartmann是一个充满政治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他也会和对手玩阴谋,但在孤立无援政途可能被毁掉的情况下,他依然会选择相信自己的形象代表不是凶手;接替 Lund 工作岗位的新手警察Meyer是一个脾气火爆,没有耐心的家伙,Lund刚开始和他一起办案,两个冤家非常不对付,每当在Lund马上要套出嫌疑人的重要的话时,他就会因为被激怒而粗暴的打断对话,冲嫌疑人大吼大叫。我刚开始观影也烦透了这个刚愎自用的直男,但当Lund不顾上司反对准备夜晚独自取证时,Meyer嘴上骂骂咧咧,还是因为担心Lund的安危一起跟随,以至于最后殉职。
第一季中 Meyer 和 Lund 在查案影片第一季花了很大篇幅来描绘受害女孩父母失去孩子的心理渐变过程,很细致的将男性和女性在痛失爱女后不同的阶段的不同心理状态加以区分,单独拎出来,就是丹麦版的《兔子洞》。
从刚开始女孩一夜未归后的不以为意,而后焦躁,听到女儿可能在别人家的松了一口气,再到得知女儿被谋害后的绝望,抽丝剥茧一样的把情感层次逐一展开,立体且真实。
女孩母亲 Pernille 的悲痛是写在脸上的,对旁人善意的排斥和敌意,歇斯底里无法抽出的悔恨,对丈夫的抱怨,很多行为到最后不可理喻却又极其让人共鸣,不觉反感;而丈夫 Theis 是男人惯有的强忍悲痛,默默承受来自妻子的指责,在妻子不在的时候突然痛哭难以自制,间歇性的失神,手刃凶手的仇恨和冲动不时从面无表情的脸渗透出来。
第一季受害者父母 Birk Larsen一家而剧中演员的演技,是配得上本剧细致的人物塑造的。看丹麦电视剧和电影,让我惊叹的是演员们的演技已经完全看不到人为雕琢的痕迹。
习惯了看国产或者好莱坞电影,看到某个角色,心中自然会对他们的演技有个评判,这个家伙演技很浮夸,那个演的很好,把人物的复杂性演出来了。但透过银屏,你是清楚的了知这是一部戏,里面的人是在表演,无论演技多好,他们身上的戏剧张力还是能把你从现实中拉出一段距离。
然而看丹麦的片子,常会让人有一种错觉和疑心:这根本就是有人偷偷用摄像机的把现实发生的事录了下来,里面的人感觉不出是在演戏,片中的有些小动作你觉得就是一个真实的人的自然情感流露,行为动作的每个细节都完全符合那个性格的人在当时状况下的心理发展活动,再加上偶尔晃动的镜头和嘈杂的背景说话声,现实感强到让我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当受害者的父母在女孩被谋杀一周后第一次去停尸间看女儿的尸体,影片有个小细节,夫妻俩在进入停尸房之前不约而同的握住对方的手,给予对方支撑,分担即将预见的巨大精神冲击和痛苦。
进入之后母亲先逃避似的闭着眼睛,不敢面对眼前的情形,然后浑身颤抖的睁开,看着尸体,不停的啜泣,几乎要晕过去。父亲则是一言不发的看着成为尸体的女儿,浑身被沉默包裹,眼神沉可以坠到地上,演员眼神的张力会使你产生一种担心,下一秒他随时都有可能在沉默中突然爆发,做出无法挽回的举动。而在片中,父亲最后也的确酿成了不可逆转的错误。
片子的主角女探长 Sarah Lund,既不年轻,也不美貌,同一件毛衣从第一季穿到了第二季,没有任何主角应该有的光环。因为是个超级工作狂,除了业务能力禀异,生活其他方面一团糟,第一季开头出场就已经离婚,因为探案忘我,无暇关心儿子,基本是由外婆管理日常生活。一季下来凶手是抓到了,但还是把即将结婚的,理解又支持她的瑞典男友给弄丢了。
剧中Lund 的家庭生活片段与剧情发展关系不大,主要目的就是呈现Lund 如何由于全部心思挂在案件上,而把本来在往好的方向进行的生活弄得一地鸡毛。我几乎是揪着心,看着她如何一步步把十全好男友“作”没的,如何与儿子关系越弄越僵。每次一有新的线索,我就想,完了,又要把约会和家庭聚会取消,奔向现场去取证了。
每一季的故事框架,一开头Lund 都是打算洗心革面,重建正常生活的状态,每次都是被动接触案件,并试图减少自己的介入程度,但只要一沾染案件,Lund一心要追查到底的冲动拦也拦不住,其探案狂热劲头不但让周围的同事和上司望之生畏,也让屏幕前的我叹为观止。
她能发现同僚们察觉不到的线索,有着超出常人的敏锐探案嗅觉,任何蛛丝马迹的都会让她像一匹猎豹一样朝着自己追踪的方向一往直前,一步步接近猎物,甚至以身试法,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挡她的追逐。
因为是双线或者多重叙事,除了Lund这个绝对主角,每一季还有一个政治叙事线上的副主角,且总是一个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对政坛的龌龊龃龉嗤之以鼻并试图顽强抵抗的悲情角色。这个角色与女主角形成一种人物结构上的呼应,两个人在各自的领域为心中的正义而奋斗,但无论是Lund,还是政客,最终往往不得不和现实妥协,表面的成功反衬着内心的失意和理想的崩塌。
后面的话
总体观感,《Forbrydelsen》在我心中已经把悬疑探案片拍到极致,后面几季能够明显感觉出套路:每个人都看似有嫌疑,凶手和遮掩罪行的都是认识的人,理想和正义最后都屈从于现实和权力,同样惨烈的结局,没有一个赢家,每结完一个案子就更失意的女主。套路归套路,但是人家出奇制胜的多线剧情和丰满的人物塑造,还是会让人产生极强的参与感和移情,相信我,你会想一口气看完它。想看丹麦语版的同学DR TV就能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