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b站看完了这一部《极简主义》纪录片,以下我分两部分来写写影评——第一部分是对整个纪录片对于极简主义曾现方式的看法;第二部分写一写我对极简主义的想法。
极简主义纪录片 来源:B站通常我们会用“全程无尿点”来评价一部电影拍的好内容吸引人,让人不舍得离开,但看这部所谓纪录片我却在影片后25分钟用了1.25的倍速看完了。怎么说呢?这部纪录片的组织方式太糟糕了,太多的片段堆砌到一块,但是相互之间没有一些衔接起来的东西,所以就让我看的云里雾里的。纪录片更多的是记录《极简主义》这本书两个作者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思想,但是纪录片里还夹杂了许多其他类似的思想——比如比尔波特《禅的行囊》、比如沉思思想、等等等等。夹带的私货太多就容易让人迷失,抓不着重点。好在翻译君实在给力,看完整部片子(的字幕),我能感受到满满的都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我想我大概可以总结一下这部纪录片所想表达的思想:不要被消费主义裹挟,按照自己想法去生活。
纪录片中,美国极简主义者们的生活方式各具特色:有的把自己的所有生活物资浓缩到2个背包、51件物品,随时随地背着所有家当,全国各地去宣讲自己的极简主义,四海为家;有的离开纽约两百多平米的大房子,缩减原本毛衣就100件的衣柜,住进了定制了一个小木屋;有的在即将升任公司高管的时候毅然辞职,追求简单的自己。看着看着我心里就在咒骂:呵,万恶的资本主义。你们这极简主义的下限可太高了吧,是我目前再怎么放飞都达不到的高度呀。另外来说,美国式的极简主义是有点过于极端了。(当然想法没毛病。)或许日本人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更切合于我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斩“断”物欲,“舍”弃废物,斩“断”物欲。不然你想想,我需要的时候合适的物质带来的舒适感,极少的物质并不能让我找到舒适的感觉;而中国的大城市又怎么容得下你那私人订制的小木屋呢?对于目前的我极简主义的理由绝对不会是因富足的生活来的空虚感,而是因为穷——因为不富足的物质而去追寻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就是古人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断舍离 来源:微信读书说到底,极简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找寻更好生活的生活方式。极简主义批判的是这个被消费主义裹挟的社会,鼓励的是按照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去生活的行为。但这也可能是一个哲学问题——在这个被消费主义裹挟的社会里,具有社会性的人的思想本就是在社会思想下萌生并成长的。找寻自我的问题,我不做回答。但极简主义确实不失为一个找寻更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思路。有一点要提醒的是,记得要做好本土化哦。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生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