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往往很容易地看到对方的优缺点,却对自己不甚了解。有些人学习工作很多年之后,依然感觉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短板在哪里,辛辛苦苦每一天却四处碰壁。反观别人,仿佛什么在他们手上都轻而易举,同样的任务他们可以很快地找到方法,或者找到对的人快速达成想要的结果,遇到某些内容,会大大方方地提出自己的这块的能力欠缺,或要求时间学习,或者寻找帮助或者推介他人。感觉他们活的比自己的碌碌无为轻松愉快得多,自然也就更容易成功。
二十岁左右,谁都会迷茫,因为太年轻,后面的生活没有把握也无法复制别人的;三十岁左右就有了分水岭,有的人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各方面的优劣势,在擅长的领域迅速突破,在不足的地方寻找帮手,运用外力得到补充;而有的人却会有种不如二十岁的轻松,因为那时别人会以年轻经验不足给予理解并提供支持,但三十岁别人只会投来不满和失望。
如果我们依旧还在自我了解的过程中摸索,为什么我们不去问问别人眼中的自己?也许别人会顾虑情感因素,其实真诚的寻求意见,多半也会得到真诚的答案。如果把个人优缺点拿出来探讨觉得难为情,为什么不去寻求专业的咨询或者利用专业的工具呢?其实,在这个信息极度发达且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工具五花八门,在自我了解的过程中,很多专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专家或机构提供了很多专业度很高的工具,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工具来加速这个过程。工具思维也是我们处理个人短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
MBTI,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也叫职业性格测试,是国际上比较主流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具体可以自行上各搜索引擎了解)。主要从个人能动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方式和生活模式上对不同个性的人按[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注意这种分析没有对错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性格类型都有非常优秀的人。我们运用这个工具是根据测试来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方向。虽然不能说非常精确,但只要轻松、真实地测试,其实我们自己都可以感觉到其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得到分析结果的时候,我们不妨对自己的真实境况做个简单的分析,再对比下自己的性格能力,也许我们会感觉轻松起来。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做的事是自己擅长的,而且是自己喜欢的,可绝大部分情况分配到我们手上,或者我们要求自己去完成的任务,都不太顺心如意。有句话说成功就是对自己直接欲望的逆势而为,是反“自己人性”的,虽不敢完全赞同,可要做成功一件事一定会是反懒惰、反拖延、反悠闲的,而这些恰恰都是人的基本通性。不管自己性格能力如何,要做的事擅不擅长,如果是要非做不可,其实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做成的,甚至是做出预期之外的效果,这正说明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潜力都非常可观的,只是我们自己不够了解罢了,只有在强大外力的迫使下才能发挥出来。
没有人敢说外向型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容易成功,也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或测试可以保证善于思考好过感情用事,基于判断强过知觉体验,直觉比感觉更准。任何一个维度都有它的强大和不足。那为什么内向型的人不去克服自己不善表达交际,发挥自己强大的内省和自我修正的强项。感情用事的人更容易受到人情羁绊,长于思考的人容易陷入思维惯性,判断力强在很多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容易偏离现实,基于现实的知觉体验更容易获得真实结果。基于MBTI测试的结果,我们可以较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把自己的优点找到合适的发挥方法,做同样的事往往能事半功倍;对于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对应地加以分析,什么情况可以避开自己的能力盲区,什么情况如果一定要面对它并加以解决,那就勇敢地去直面这个问题和任务,学会去找工具,找擅长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来咨询寻求帮助。这个社会有一项非常强大的功能,就是信息全球化,我们要学会去找对的人来处理,而不是自己用自己的短板去费力不讨好,更不是用自己的劣势去重新发明聪明人早已发明了的“轮子”。
任何一项特长需要不断地加以运用,这项优势才能真正融入生活工作中去,成为习惯。比如有的人天生腿长健跑,如果日复一日加以练习,再辅以正确的方法,肯定要比普通人更容易成为田径运动员。特长在运用不同的现实场景中应用,肯定也会遇到一时失效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这项特长加以修正、完善,如此反复,很快就能让这项特长的人在处理对应问题场景是成为专家。
每个人在面对一项任务时,即便他一时无所适从,可只要他真正着手开始了,后面也就时间问题了。可要是一个人压根就不知道问题在哪,那他就是无从下手。犹如一个没有弓箭的人,问题不是瞄准发射是否精确的问题。因此,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劣势,就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张弓,然后联系拉弓,改良这张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