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产品思考深度思考
《程序员的思维训练》2| 你的大脑有调试过吗?

《程序员的思维训练》2| 你的大脑有调试过吗?

作者: 王双_c261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12:27 被阅读0次

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程序员的思维训练》1| 小白到专家,你在第几级?,分享了从新手到专家的5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有一个最重要的部件,就是我们的大脑,所以如果要从新手到专家,就必须要去认识和调试我们的大脑。

关于大脑,我们以前听过很多不同种的分类,最典型的包括左脑和右脑,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按照大脑的进化时间,分为爬行脑,情绪脑和理性脑,而理性脑的发达是我们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大不不同。

书中作者将大脑分为R(Rich)脑和L(Linear)脑,并重点强调了在成为在成为专家的路上,R脑的重要性需要被加强,并给出了提升R脑功能的方法,本文会重点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大脑的特质是什么?R脑和L脑有什么不同?

R脑为什么重要?如何更好利用我们的R脑?

如何去调试我们的大脑?

1 大脑的特质

1.1 双CPU

因为作者是做计算机和编程出身的,所以他把两种不同类型的大脑比喻成双CPU模式,分别对应的是L模式和R模式。你可以理解为L型偏向逻辑,制定计划和执行,反应慢;而R型偏向直觉、创造性,反应迅速。

而且如下图述所示,它们是共享总线和内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使用中是互斥的,也是说其中一个如果占用总线,另外一个就无法使用。这对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无法同一时刻进行创意思考和逻辑思考,但可以用不同的先后顺序把它们组织起来。

1.2  L 型的特点

L型的特征是比较擅长处理一些线性或者是逻辑推理性的工作,书中提到L型的9种能力:

语言能力:使用词语来描述和定义;

分析能力:有理有节分析分析事物;

符号能力:用符号表示事物;

抽象能力:提取小部分信息(本质),用来表示事物的整体;

时间能力:遵时循序;

推理能力:基于理智和事实得到结论;

数字能力:使用数字计数;

逻辑能力:基于逻辑(定理,明确的论点)得到结论;

线性思维能力:按照关联、依序推演和思考,经常会得到收敛的能力。

概括起来就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日常工作,特别是白领、信息工作和工程师们渴望的能力。

1.3 R型的特点

R型更愿意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更加重视综合性,注重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是如何组成整体的。R型更多的是直觉性的、跳跃性的思维,倾向于基于不完整的模式、直觉或视觉来做判断。

作者认为R型思维是成为专家的前提,因为专家对隐性知识和模式识别的依赖性很强,这些都是R型的范畴。

此外,R型的类比和整体思考对软件架构(我认为不只是软件的架构)和设计都很有帮助,因为它让我们更能看到系统和整体。

而且书中提到了和R型对应的学习方法——综合学习(构建的方式)。作者引用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葛洛庞帝的一个观点:

真正想要了解一只青蛙,传统的解剖不是办法,更好的方法是构造一只青蛙。

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构造其实也在进一步的说明,我们需要经过整体的思考架构来创造一个事物,我们从而更强的去理解它和学习它。

这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一个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亲手做一个,而不只是分析。

2 如何更好利用R脑?

作则在书中提到了很多的方法,我这里举几个我印象深刻的。

2.1 多感官输入

虽然书中没有明确讲,作者特别强调情境对于直觉的重要性,而且感官输入是感知情景的第一步,有些感知虽然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述,但是我们就是知道它存在,正所谓“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可以通过增加感官的输入,刺激更多的神经回路,培养我们R脑。

就像我做声音设计的时候,其实它本身是属于人机交互(HMI)的一部分。真正做的好的,应该是能将声音,视觉、触觉甚至味觉融合到一起,从而增加人们的感官输入和体验,而且有人专门研究过不同的感官输入的影响,(有机会后面我们会专门分享)。

2.2 画画和图像流

书中提到了听音乐、绘画、静思、跑步、针线活都是激活R型大脑活动的重要方式。这里特别推荐我在画图: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和沟通工具分享的那本书,它教会我们通过画图去理解和沟通。在工作中,我自己尝试过用图画来表达和思考,效果挺不错,它让我能更好地去理解事情的不同的要素和上下有关系,能够让你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

2.3 晨写

书中特别推荐晨写,我自己体验过,是挺不错。每天早上起床后,在刷手机前,还没有接收外在干扰信息的时候,通过书写的方式来发现灵感或者构思。这里有几个要点:

①用笔和纸,我的直觉是笔和纸能激活更多的感觉。

②至少3页,我认为如果能每天一页也不错。

③每天坚持写,不要太在乎优秀还是垃圾。

同时,我认为这可以和2.2结合,就是用画图的方式,而且如果你在第一天睡前把主题写下来,第二天直接开始,会更好。

2.4 善用隐喻

为什么要利用隐喻呢?作者认为隐喻是激发创造力的强大工具,是潜意识和意识来回交替的重要途径。

隐喻,其实我们常常在使用它而不自知,比如“不要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这里面的隐喻是“人生是一场赛跑”。在汽车的NVH开发中,我听到一个很形象的隐喻,那就是汽车的声音就像一场交响乐,每一个部件代表的是不同的演奏的乐器,而NVH工程师要做的就是如何调和这些乐器,能够让他们发出更和谐的声音。

使用隐喻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和日常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将一个组织比喻为一个机器,每个部门和成员都是整个机器的构成部分。

2.5 双模式配合

作者虽然强调了R脑的重要性,但是他也更强调,其实如果R脑和L脑能很好配合,效果更佳。作者以攀岩为例,他讲到了之前他们有一个教练教他们如何攀岩,教练的方式并不是先教如何攀岩的正确的知识,而是一开始让他们自由发挥,等他们完成了几轮后,教练再解说要点,我理解作者想要表的是,我们先直观感知(R),再进行分析(L),更容易理解。

在创意活动中也是这样,可以让R先打头阵,让L把它落地做出来,这个很像公司中市场(R)和工程(L)的关系。

这个很类似我们在创造力|3 水平思考,垂直思考,你更擅长哪个?分享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通过水平思考产生创意,然后呢,再通过垂直思考将它们系统化,形成结构化的产出。

所以,L和R型,不是孰优孰劣的,而是需要紧密配合。

3 调试大脑

前面提到了大脑的两种模式,以及它们需要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大脑先天不是用来进行思考,而是为了更好去适应环境的,现在环境变化了,它必然也存在一些天生的缺陷。所以,在使用大脑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调试,那该如何调试呢?

书中提到了四个我们需要记性调试,或者说是标定的地方:认知偏见、时代影响,个人倾向以及硬件问题

3.1 认知偏见

关于认知的偏见,有大量的研究,书中提到几个典型的。

①归因谬误

我们常常会把别人的某个行为归因他的个性,而是所处的情景,而把自己的某个行为,归结为情景使然,比如一个人犯了小失误,我们容易认为这个人就是马虎,而自己如果出错,更可能归结为是自己比较疲劳,一次不小心。

②自私的偏见

一个事情做成了,主要是自己的贡献,而一个事情做砸了,都是别人的错或者外部环境的影响。

③需要定论

人们天生不喜欢不确定性,总是想法设法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对于不确定的东西,强行设定确定的要求,反而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我们常常说的“必须要在……做成……”,但实际上,外部环境在变化,有些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反而让自己看不到更多可能性。

3.2 时代影响

不同时代的人,在观念上常常不同,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代沟”,书中引用了豪/斯特劳斯对不同时代美国人的特性总结,它想说的是,每一代人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而且是循环的。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垮掉的80后”,“二次元”……,我们常常无法理解,觉得他们是异类,非主流,很可能只是我们自己老了。

我曾经听过一个消费趋势分析报告,现在的年轻一代人,会更加认同国货,而这和他们出生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

3.3 个人倾向

上面介绍的是时代对群体的影响,具体到每个体,也会呈现不同的倾向性,比如有人倾向独处和安静,而有人倾向闹腾,通过类似MIBT的测试,能更加细致发现人与人的不同,我们需要意识到别人和我们的不同,不要尝试去改变别人,让其和你一样,因为这样常常事倍功半。

3.4 硬件问题

最后需要进行调试的,就是我们大脑的硬件问题——“蜥蜴逻辑”,这是由我们前面提到的“蜥蜴脑”带来,书中提到这种大脑的很多特征,这里重点分享三个。

①刺激-立即反应

你是否有这样的冲动,看到即时消息,总是倾向回复,看到未读信息,总想把它读掉?这就是典型的刺激和反应,一有刺激,就做出即时反应。而如果这样太频繁,就会让我们的时间碎片化,缺少整块时间完成更加有价值的事情。而还有典型,就是不过脑子,别人一刺激,就做出情绪的反应,等到事后,又后悔自己的情绪发泄。

②战斗/逃跑

在刺激和反应中有个典型,就是战斗或逃跑。它常常出现在受到外界的侵犯时,当侵犯对象比自己弱小或者相当时,就会产生愤怒,常常容易选择战斗模式;而如果侵犯对象比自己强大很多,就会产生恐惧,进而逃跑。

这种模式在过去常常保护我们的祖先,但是现在很可能会限制我们,比如恐惧心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典故,当他在石棺中顿悟,死都没有什么好怕的,还拥有什么可怕呢?

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个自不用说,每当被外部环境刺激的时候,常常容易出现,比如“是中国人就……”。

3.5 通过“反馈”,调试直觉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直觉对成为专家的重要性,你是否会有疑问:直觉靠谱吗?为什么专家的直觉就可靠,我们普通的不可靠?书中的观点很有启发,作者认为直觉的正确性是需要进行校验和训练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及时而正确的反馈很重要。

作者特别推荐我们通过建立原型(可用的初始版本)来获得反馈,验证我们的直觉,并不断去纠正我们的直觉判断。

这个就像设计思维当中提到的,我们并不是从头到尾构造一个完美的计划,然后才去执行,而是要通过最开始一个原型,快速迭代,在这过程中,从真实的反馈当中,获取信息去改进我们自己的判断,并且作者也强调了,随着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对反馈的感知也会更加准确,甚至可以给自己建立更加进准的反馈标准,通过长期训练,更加高效而精准的专家直觉就建立起来了。

总结

大脑是个双CPU系统,分别是R型和L型,前者侧重整体和创意,后者侧重逻辑分析和实现,专家直觉的建立,需要仰仗两者的协同要进行配合,我们比较重视L,而忽视了R,通过多感官输入、画图、晨写等方式可以训练我们的R型大脑。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具有局限和缺陷,所以在使用中,不仅要意识到这种局限,还需要经常进行调试。

延伸阅读

《程序员的思维训练》1| 小白到专家,你在第几级?

《敏捷革命》:快速冲刺,结果反馈,及时调整

创造力|3 水平思考,垂直思考,你更擅长哪个?

画图: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和沟通工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程序员的思维训练》2| 你的大脑有调试过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w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