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毛从机关党委报到出来,在大门口迎面碰上了前来报到的赵大京。“你好,请问机关党委在几楼?”赵大京扶一扶眼镜,恭恭敬敬地问,显然把刘小毛当成了这里的老同志。刘小毛上下打量赵大京,白体恤,牛仔裤,白球鞋,还背个黑色的大书包,啤酒瓶底厚般的眼镜片后一双眼睛呆板无神,下巴微微露出刚刮过胡须的青白色,学生气十足。刘小毛从心底流露出一丝不屑,这样的人还来混机关,应该去个科研单位报到吧。
因为今天头一天报到,刘小毛专门花了上千块钱置办了一身行头,白色暗含竖条纹的衬衣,深蓝色的西裤,黑色的皮鞋,站在镜前一照,整个人都成熟了不少,头发用发胶固定好造型,干净清爽,棕色的公文包一夹,俨然一个经验丰富,处事干练的公职人员形象。
正式上班后,刘小毛和赵大京分到了一个科室。收发打印文件,组织活动,整理材料,接待来客,俩新人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时常挨领导批评。慢慢地,刘小毛摸住了门道,专门做领导眼皮底下的面子活,早上早早到办公室,扫地拖地,整理每个人的办公桌,给每个人的杯子里接满水。晚上,领导不走,自己也加班耗着不走,等领导走了才离开。还特别注意和科室人员搞好关系,经常带些小零食分给科室的大哥大姐们,抢着去打饭,帮大家洗碗,各个办公室窜着混个脸熟,套个近乎。还经常有事没事瞅个空子,去领导面前汇报一下思想工作,顺便把科室里人员的思想动向也汇报给领导,平时,在科室里,大家说什么都随声附和,从不发表反对意见。
刘小毛左右逢源,投大家所好,人缘越来越好,跟每个人都称兄道弟。大家也乐意派一些轻松露脸的活给刘小毛,领导来访让他去端个茶倒个水,领导有饭局让他去陪客人吃个饭喝个酒,领导出差也第一个想到他。刘小毛的朋友圈里也时常晒出和领导的合影,一副和领导混得很熟的样子,也时常以领导在朋友圈为自己点赞为荣,朋友们也很羡慕,这么年轻就混得风生水起,前途不可估量,给刘小毛介绍女朋友的络绎不绝。
赵大京呢,一直闷不吭声,ppt,活动策划方案,上报材料,写稿子等大家头疼的活,费时耗力不露脸的活,全甩给赵大京,赵大京终日埋在文字堆里,爬也爬不出来。即便如此,还经常被大家挑剔指责,动不动被领导骂得狗血喷头。有问题就修改,不合适就重来,赵大京也不抱怨,也不诉苦,为了快速提升自己,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跟同事也不打哈哈,就事说事,一般力所能及的工作从不拒绝,但能力达不到的工作也会说明缘由,客气拒绝。
一年下来,刘小毛嘴皮子更溜,更会察言观色,啤酒肚也起来了。赵大京头发少了不少,业务精炼了很多,写公文整材料手到擒来,顺手顺心,毛概马哲一类的书也没少读。同事在找刘小毛办事的时候,总是手一挥,大声道:小刘,你去把这个材料打印10份。找赵大京办事的时候,总是走到赵大京身边,呵呵笑着说:小赵,你看这里用这个词合适不合适?
年末评先进,刘小毛觉得自己志在必得,就凭自己平时送出去的土鸡蛋、腊肉肠,大家也都会选他。在公示栏前看到结果的时候,刘小毛呆呆地站在原地,脸色苍白,手脚冰凉,腿也有点发抖,一颗心突突跳了两下,紧了一紧,像沉到了无边的大海里,凉飕飕的,除了自己选自己的一票,其他同事的票都投了赵大京。
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大家也都像平时一样和他打招呼,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刘小毛向赵大京看去,他埋首专注于电脑间,脸上依然是一副青涩的学生模样,木讷,不善言辞。但刘小毛心里完全没有了初见赵大京时的不屑,隐隐有些不安,在他们俩之间似乎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刘小毛端茶递水混脸熟的时候,赵大京的一篇篇文章已经发到了报纸上。
窗外,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在寒风中,抖抖落下最后一片枯叶,飘飘荡荡,似折了翅膀的蝴蝶,没有了树的依傍和庇护,一片叶子脆弱藐小得不堪一击,还不如树底下扎扎实实长在土里的小草安心舒适。
刘小毛望向窗外,沉思伫立,默默不语,良久,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活动策划方案,认真研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