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682篇|《说文》笔记(五)

第682篇|《说文》笔记(五)

作者: 不犹斋 | 来源:发表于2022-10-12 18:54 被阅读0次

✪/《说文》笔记(五)

1.“菁”原来就是韭花,好惊奇!诗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所以“菁菁”一词经常被用来赞美蓬勃向上的年轻人。 菁菁校园莘莘学子;菁菁学子,灼灼其华。李大钊 《青春》:“则谓此菁菁茁茁之青年,即此方復开敷之青春 中华 可也。”

2.古人研究小学真是不要太容易,曲里拐弯哪里绕得清爽呢?“𦺇”这个字好歹找了出来,毒声,读若督,训曰“水萹茿”。接着就是“萹”,训曰“萹茿”,这个字不算生疏。萹茿,一名萹竹、萹蓄,是一种蓼科植物,似乎很明白的表述了:生在路上曰“萹”,生在水中叫“𦺇”。这里要说的是“茿”这个字的音,竟不是“巩”声,而是“筑省声”,也就是不读“巩”,而读“竹”。也就是说这里的声旁不是“巩”,而是“筑”;而“筑”的声旁也不是“巩”,而是“竹”,说以“茿”这个字表音的是省去了的那个“竹”。这不是够绕的吗?

3.不仅仅是音的问题,名物也需要仔细的辩解。“虈”这个复杂的生僻字原来就是常见的中药“白芷”,《广韵.宵韵》称:“虈,白芷别名”。“楚謂之蘺,晉謂之虈,齊謂之茝。”“一物而方俗异名”者也。于是接着又有“蘺”,谓之“江蓠”,而“江蓠”又叫“蘼芜”。然而又有“蘪”,则是“蘪芜”,当然“蘪芜”就是“蘼芜”,即便再写作““蘼无”、“麋芜”什么的也都好理解。古代文学作品里倒是经常见这种东西,如古乐府《上山采麋芜》:“上山采麋芜,下山逢故夫。” 《 红楼梦 》:“还有什么丹椒, 麋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但是据说蘪还有第二个意思,就是野草丛生的样子,《方言》:“蘪,芜也。”郭璞注:“谓草秽芜也。”就不太美妙了。《尔雅》:“蘪,从水生”,看来蘪还专指一种水草。写到这里就让人心生疑窦:这说好的“白芷”呢,还是“蘼芜”?再回到开始的题解,齐地所说的“茝”,《本草》:“茝,谓之白芷,茝、芷同字。”所以读zhi,《广韵》昌绐切,读chai。《尔雅疏》茝,芎藭苗也。似乎又成了另一味中药“川芎”。《楚辞.九歌》里:“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看来总之茝和兰一样,都是高品质的香草,是不是这样,以“茝”音别识:读zhi是就是白芷,读chai时可能就是川芎了?下文还有“蕲”,江夏郡有蕲春亭(疑为县),“蕲茝,蘼芜。”按即今川芎。

网络资料图

4.现在读到草部就那么多生僻字,还那么专业。古人研究小学岂不都是博物学家了啊。

5. “茥”,缺盆草,就是覆盆子,大约就是野草莓。

6.“萑”,草多貌;而“蓷”又训“萑”也。诗经中有“中谷有蓷”的句子。《尔雅》:“萑,蓷也。”郭璞认为就是益母草。

7.“莙”,井藻也。《尔雅》曰“牛藻”,郭璞说“江东呼为马藻”。段注曰:“凡艹类之大者多曰牛曰马。”这又和上文的“芋”类似。总之,又是叶子很大的样子吧。

8.“苢”,芣苢,一名马舄。《尔雅》释:芣苢,马舄;马舄,车前。《名医》:一名芣苢,一名虾蟆衣,一名牛遗,一名胜舄。多谓之“令人宜子”,若只是今之道路边野生的车前草,俗名车辙子的,岂宜子乎。今之流沙河有辩曰薏苡也。但是下文另有“𧆐”释有“薏苡”,《本草》:“薏苡仁一名𧆐”。

9.“菌”训“地蕈”,说明菌和蕈是有区别的:菌生于地,蕈生于木。

10.“茱萸”叠韵连语,草头是后来加上的。重阳节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所广知。《风土记》:“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成熟,气烈色 赤,争折其房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2022-10-10

相关文章

  • 第682篇|《说文》笔记(五)

    ✪/《说文》笔记(五) 1.“菁”原来就是韭花,好惊奇!诗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所以“菁菁”一词经常被用来赞美...

  • 第681篇|《说文》笔记(四)

    ✪/《说文》笔记(四) 【玨部2】【气部2】 1.“瑞”是古代用作凭信的玉,“班”则是“分瑞玉也”。 【士部2】 ...

  • 第683篇|《说文》笔记(六)

    ✪/《说文》笔记(六) 1.“萌”是草之芽,古以牙为芽,后起增偏旁。“芽”,萌芽也,同义复合,《礼记》:“句者毕出...

  • 第684篇|《说文》笔记(七)

    ✪/《说文》笔记(七) 1.“荼,苦荼也。”但是徐灏《段注笺》里说,《尔雅》荼有三物,其一“苦荼”,其二蔈荂荼,其...

  • 第685篇|《说文》笔记(八)

    ✪/《说文》笔记(八) 【小部2】 1.物之微曰“小”,从八,中间一个丨表示分解,故小;“少”则是个形声字,丿是声...

  • 第689篇|《说文》笔记(九)

    ✪/《说文》笔记(九) 【口部101】 1.咳,是小儿笑的样子。所以小儿亦称作孩。后世称小儿为孩,而咳借坐“欬”即...

  • 第690篇|《说文》笔记(十)

    ✪/《说文》笔记(十) 1.还是主要记述一些有关诗经的句子吧,诗经毕竟是与音乐有关的,口部表声的字是个难点。 2....

  • 第691篇|《说文》笔记(十一)

    ✪/《说文》笔记(十一) 【凵部1】 【吅部1】 1.这两个部都没有部属,“凵”是个象形字,张口也;“吅”是个会意...

  • 第695篇|《说文》笔记(十三)

    ✪/《说文》笔记(十三) 1.屈膝下跪是至为隆重的服拜之礼。“男儿膝下有黄金”,所以跪拜之礼是不大轻易使用的,唯天...

  • 第692篇|《说文》笔记(十二)

    ✪/《说文》笔记(十二) 【辵部79】 1.辵部除了有几个常用字,别无可记。辵本身从彳从止,且行且止,乍行乍止,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682篇|《说文》笔记(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fo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