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背诵体验三

激励与唤醒
18号清晨的挑战,我是孤独的,但我坚信:总有一天,学生会与我同行,并超越我。

自律与自励
这天晚上,我为第二天的晨读做准备。《将相和》的初次体验,文本是背过来了,但是准确率却不是很高,背诵就要做到一字不差,做事追求极致是做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态度。
尽管一天的忙碌很疲惫,依然拿出文本,再次复习《将相和》。对照着第一次背诵时学生给我做的标注,哪里丢字了,哪里添字了,哪里读错字了……逐段熟悉修正,直到达标为止。第二天还要讲新课《冀中的地道战》,又背诵了前四段。此时背诵文本,突然觉得比第一篇要容易很多,仿佛遮蔽眼眸的薄雾散去,记忆变得格外清晰。

同行与共进
19日的晨读,我在黑板上写第一节课要讲的板书内容。一边写一边拉过两个小老师,让他们和我一起熟悉上课的流程和要讲解的内容。写完后,我向他们展示我背诵的前四段内容,两个小老师被震惊了,一个劲儿赞叹:老师,你有超强大脑。学生的眼神儿是真挚的、崇拜的,他们连忙拿出书和我一起背诵,没一会,他们也能背个大概,那清澈的眼神充满无限的激动,这就是教育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吧。

回首与展望
“超强大脑”这几个字让我回想起我曾经经历过的一段黑暗的日子。当时年过45的我开始想:人过40天过午,要走向老年了,可以准备退休了。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任何新鲜的事物与我无缘,我可以不用再学了。说来也奇怪,有了这种想法,当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内心不再有好奇,不再有尝试的冲动与欲望,这样的日子很安逸,也很乏味。没有多久,在课堂上出现了可怕的现象,曾经滔滔不绝的我,在讲起课来的时候,出现了大脑关机的状态:说完上句,竟不知道自己下句要说什么了。好几次讲着讲着愣神儿了,孩子们吃惊地望着我问怎么了,我只好坦白说:忘记要说什么了。这样的日子被我称做“死机的中年”,世界仿佛变成了黑白色,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确是,太安逸的生活只能是走向死亡,要学会在安逸中突围。

告别与拥抱
超强大脑是磨练出来的。我觉得现在的自己仿佛重返少年,整个人都无比清新。不再畏惧文本展示,觉得自己行,年轻的心态让自己拥有敞开的心扉,去接纳这个崭新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