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随园诗话》(678)

闲读《随园诗话》(678)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2-05-18 22: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一·一二】

讬冢宰庸,字师健,作江宁方伯时,明府,极言公风雅,强余入谒。果一见如平生欢。读其《送人赴陕》诗云:“潞河氷合悲风生,欲曙不曙鸟飞鸣。寒山历历路不尽,班马萧萧君独行。公孙阁下正延士,博望关西方用兵。此去知君未即返,月明空有相思情。”音节可爱。遂献公二律,前四句云:“七十神仙海鹤姿,六年人悔见公迟。学穷宋理谈偏妙,诗合唐音自不知。”次日,公过访随园。坐定,忽正色曰:“吾欲借君一贵重之物,未知肯否”余愕然,问何物。公笑出袖中和韵诗,第二句仍是“六年人悔见公迟”七字耳。彼此冁然。两人诗都遗失。余只记押“心”字韵。尹相国和云:“若非元老怜才意,争动闲云出岫心”

讬庸,(?—1773年),富察氏,字师健,号瞻园。清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初由笔帖式授主事。乾隆间累擢广东布政使,署广西巡抚,有政声。坐事夺职,复起用,官至吏部尚书。卒谥诚毅。有《瞻园诗钞》。

冢宰,音zhǒng zǎi,古代官名,即太宰。殷商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明清时为吏部尚书的尊称。《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冢宰为内朝主宰。在《周礼》中作为天官,成为六卿之首,总管全国大事。郑玄注:“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冢,大之上也。山顶曰冢。”春秋时以冢宰为执政之美称。《尚书》:“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明史·职官志一》:“(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故明清时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潘涵,清代人,知县。其他不详。(资料缺)

潞河,一般指北运河。北运河,海河的支流之一,干流通州区至天津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北关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及海淀区一带。向南流入通州区,在通州区北关上游称做温榆河。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自源头算,全河长238公里。干流(即航运干线)自通州北关算,全长148公里。清以前,北运河是南北漕运重要河段,曾盛极一时。作为北运河的起点,通州区(原通县)古称潞州,故北运河潞州以下古称潞水,又其为漕运所经,故称北运河。

氷,音bīng。同“冰”字。《康熙字典》俗冰字。

班马,音bān mǎ,意思是离群的马。出自《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失群班马,迷轮乱辙。”唐·李白《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公孙阁,典故,即“东阁招贤”。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年青时担任狱吏,40多岁才开始研读《春秋公羊传》。60岁时,被汉武帝招为博士。元朔年间被武帝任命为丞相,封平津侯。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立业,常让各地举荐人材。公孙弘想到自己原来不过是平民百姓,不过几年时间,就担任丞相并封侯。于是,他修建宾馆,打开东向小门,招纳四方贤士,共商治国大计。后以此典咏丞相大开言路,招揽人材。《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閤”,通“阁”,故称“东阁招贤”。唐·刘长卿《汉阳献李相公》:“几人犹忆公孙阁,百口曾乘范蠡船。”

博望关,音bó wàng guān。古关隘名。在今河南省内黄县。《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七》:博望关,在内黄县东南博望冈上,接卫辉府汲县界。按诗题《送人赴陕》亦可推知作者意指该处。

冁然,音chǎn rán,意思是高兴的笑。《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尹相国,或指尹继善。

争动,意思是怎么动。争,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疑问或感叹,相当于“怎么”。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诗:“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清·纳兰性德《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待)

相关文章

  • 闲读《随园诗话》(678)

    【原书卷一·一二】讬冢宰庸,字师健,作江宁方伯时,潘明府涵,极言公风雅,强余入谒。果一见如平生欢。读其《送人赴陕》...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3)

    【原书补遗卷五·八】张若瀛诗,好游戏,咏《眼镜》云:“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闻者皆笑。《赠兄竹杖》云:...

  • 闲读《随园诗话》(6)

    【原书卷二·—八】尹文端公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 闲读《随园诗话》(7)

    【原书卷二·四一】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

  • 闲读《随园诗话》(15)

    【原书卷三·三〇】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不脱不粘,得古人未有。惜客死...

  • 闲读《随园诗话》(12)

    【原书卷二·六四】崔念陵进士《鄱阳道中》云:“斑鸠呼雨两三处,毛竹编篱四五家。流水声中行半日,薰风不动晚禾花。”《...

  • 闲读《随园诗话》(13)

    【原书卷二·七八】上虞陈少亭爱童二树五言,为《摘句图》,仿阮亭之摘施愚山也。余尤喜其“早烟山际重,春雾水边多”、“...

  • 闲读《随园诗话》(4)

    【原书补遗卷五·一十三】山东道上,妓女最多,佳者绝少;过客题诗壁上者亦多,佳者亦少。独有无名氏末二句云:“最是低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随园诗话》(67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jg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