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老人说要学习臣服的时候,若菱内心产生了抗拒,她不明白,怎么能向欺骗和背叛她的人臣服呢?
“不是对人臣服,是对事情臣服,对本然(what is),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老人解释说。
可若菱还是不明白,玉梅诬陷了她,害她失去了公司考核第一的成绩,而志明则背叛了她,还要和她离婚,对这样的事,谁又能心服口服地接受呢?难道让她心平气和地任人践踏吗?
老人继续开导她,这些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除了臣服,什么也不能做。所谓的臣服,是先要在情绪上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接受了,也就是不生气了,因为无论你怎么生气,都不能改变已经发生事实。
就拿玉梅来说,无论若菱怎样生气,都不能改变玉梅在背后捅刀子的事实。
这倒也是,生气确实于事无补,你只能接受,否则就好像是在用头去撞墙,还希望能把它撞开,这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可是,就这样让小人得逞吗?若菱还是不甘心。
当然不是,冷静下来之后的若菱,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原谅玉梅,继续和她做朋友;二是对玉梅敬而远之。而且若菱还可以尽力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去跟老板解释情况,据理力争,如果老板还是不能接受,也可以选择明年更加努力,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地拿到第一;或者觉得这里不公平,也可以辞职走人。
总之,无论若菱的选择是什么,都要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在选择时,不掺杂负面情绪,如此,才能做出冷静而理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也是遵从本心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
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
因此,当我们遇到背叛和欺骗或其他困境时,就是生活给了我们一个体验和成长的契机。苦难能压垮一些人,也能让另一些人浴火重生,得到真正的成长。关键就看个人的选择了。
我们的主人公若菱最终鼓起了勇气,决定接纳老人的意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
她接纳了玉梅出卖自己的事实,她做不到像那个面摊老板娘原谅前夫一样地原谅玉梅,所以她决定从此和玉梅保持距离。换一个角度看,若菱对玉梅竟然心怀怜悯了——玉梅一心想要攀升,甚至到了可以出卖好友的地步,令人不齿,想想也怪可怜的。
另外,若菱也想尽快从这件事情里走出来。放下这件事,她好专心处理与志明之间的事,毕竟家庭更重要。虽然她必须接纳志明有了“外遇”这个事实,但她还是可以采取一些行动的。
若菱究竟会怎么做?公司的事还会有什么变化吗?她和志明的婚姻还能挽回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