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文/金鋆铃 编辑/玉环如玉
“一升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湖北鄂东南地方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俗语,它代表的是一份做人的智慧,为人处世的准则!说的是我们施予别人的恩情不要太多,太多了是养成了接受者的惰性而逐渐演变成仇敌!这里有一个当地流传甚久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地东南一隅,有一个叫做尚家庄的小小村落,因全村人都姓尚而且系尚氏一脉相承延续而来。所以村里人与人之间分外亲密和谐,从无脸红脖子粗之拌嘴斗架之事。
话说尚家庄有一姓尚名良的男子,娶妻贺氏十余年未有生育。转眼之间尚良与贺氏夫妇已是四十余岁的中年人,虽然两口子彼此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终究膝下无人承欢心中倍感孤寂。于是,两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抱养一个孩子,以期望将来可以有人养老送终。尚良自幼父母双亡是家中独子。而贺氏呢,有一位兄长已成家立业,同样也是父母早逝。当初嫁入尚家,看中的是尚良有一身打铁器的手艺。其实那位兄长为妹妹置办嫁妆已是捉襟见肘、万般无奈。所以自从妹妹出嫁之后,已多年未曾与妹妹往来。
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正当尚良夫妇意欲抱养孩子以承欢膝下之时 ,与尚家庄相距千里之遥的贺中坳村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水大冲击。贺家的兄长贺延夫妇为了抢救在摇摇欲坠中的房子中的一双儿女,双双被倒塌的房梁柱子扎死,贺延临终前用尽最后一口气喊道:“到尚家庄找你姑父尚良”!的话,算是为儿女谋到了一份生活的出路。
当时贺延的一双儿女分别是长女贺珍年方十六已亭亭玉立待字闺中,次子贺斗已有十四岁,也是少年初成、眉清目秀。在洪涝灾害之前,贺珍在家与母亲学习女红。贺斗虽资质不错却生性懒惰,父亲游乡贩卖一些日常用品的小买卖,他很是不以为然又不喜欢读书。终日在村中这里逛逛那里耍耍。而贺夫人就这一个独子平日娇宠惯了也任由着他去。
这下子不得了天降奇灾,转眼之间亲人尽失去,把那贺斗吓得呆傻片刻之后便纵情号哭。是啊!今后怎么办?姐弟俩一路哭一路打听,经过两天一夜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尚家庄尚良夫妇的家中。听完贺珍贺斗两姐弟的诉说,贺氏也不觉落下泪来,这一双儿女是贺家的血脉,自己将责无旁贷地抚育他们。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贺珍贺斗姐弟在尚良家中平安生活三年之后,姑父姑妈犹如父亲母亲般的疼爱已将两人从失去父母的悲痛中拉扯出来。在贺珍十八岁那年即入住尚良家两年之后,经过媒妁之言,贺氏将侄女贺珍嫁了出去。而贺斗在初进尚家的头两年,也还装装样子向姑父学习打制铁器技艺,姐姐出嫁之后渐渐暴露出了自己的惰性,学艺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心想反正姑父姑母膝下无子,将来百年之后,铁匠铺就是自己的了,到时候请人打制,自己只管收钱好了。还用得着整天在烧红的火炉旁忍受那烟熏火燎的滋味吗?因此,贺斗渐渐成了当地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轻闲公子。不仅如此,他还渐渐养成了摸牌赌博等恶习。尚良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苦于是兄嫂的遗孤,未敢去强令禁止,只好由着他去。
五年之后,少年的贺斗已是十九岁的青壮小伙子。这天,十九岁的贺斗又出外游玩而去。黄昏时分尚良夫妇关好铁匠铺的门收拾东西回家时在中途发现一少年昏倒在路旁。一向乐善好施的尚良夫妇急忙将少年救回家中。被他们救回来的小伙子姓王名知升,从附近的齐国而来,今年刚刚十八岁,是来楚地寻求学识,以图将来回国之后有所建树的。见王知升小小少年如此有胆识有抱负,尚良夫妇暗暗钦佩不已。听其诉说其是孤儿时,两口子心头一喜,意欲收其为义子。俗话说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尚良夫妇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王知升欣然应许,纳头便拜,当即便将自己改名为尚升,以示孝敬之意!
再说贺斗终日碌碌无为地浪费着大好光阴,这一天回家猛然看见与自己年龄不相上下的尚升,知道自己的姑父姑母又“捡”了一个儿子之后,他不仅不表示欢迎,反而以为姑父姑妈厚此薄彼。在姑父姑妈面前哭爹喊娘起来,其用心不言自明。三个月之后,尚升见此处实在无法栖身。遂告别义父义母奔楚地县城而去,贺斗的闹剧也总算平息。如果说从前的贺斗只是到处游荡的公子哥儿,那么,经历了一场“失宠”之后的贺斗则变得更加精明。他害怕自己在尚家的“地位不保”,采取变被动为主动的方法,每天,在尚良夫妇收工之前,他不定期到铁匠铺内将当天的收入全部收归己有,并堂而皇之地说为姑父姑妈着想“暂时保管钱财”。尚良夫妇听信了他的鬼话,有侄子管帐自己也乐得清闲。因此,将家中经济大权全部教交于他,哪知却因此埋下祸根。
十年之后,二十九岁的贺斗名义上为姑父姑妈攒钱,实际上这些钱都进了个人腰包,他已经娶妻生子。而此时的尚良夫妇因年老力衰再也提不动那沉重的打铁铁锤而生意清淡。他们去找贺斗追要以前托他保管的钱财,没想到贺斗却矢口否认,甚至恶声恶气说自己这么多年来侍奉二位反而还勒索钱财太不公平等等。昔日亲如一家子的姑侄转眼之间变成了仇人。尚良夫妇的铁匠铺再也无心打理,被狠心的贺斗一两银子收购了去。至此,他们两人终日以泪洗面、追悔莫及。
再说那位改名为尚升的小伙子到了楚地京城之后,遍访京城饱学之士,潜心向学、虚心请教,历时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学成归国,被齐恒公任命为中书令。做了大官的尚升却时时刻刻不忘义父义母的三个月的收留之情。这天,也许是心灵感应吧,他预感到义父义母似乎落魄不堪,冥冥中似乎在召唤他。因此,当他日夜兼程,一番舟车劳顿之后赶到了尚家庄,正看见尚良夫妇两人在家中抱头痛哭。原来尚良夫妇追索钱财未果,又被贺斗连买带逼的拿下了铁匠铺,再也无法生活下去,准备双双共扑黄泉,恰巧遇见尚升撞了进来。
十年前,尚良夫妇无意中解救了尚升;十年之后,尚升的归来也恰恰给了尚良夫妇以生的希望。尚升不仅仅布施了所有尚家庄的普通百姓还将尚良夫妇接到齐国侍奉终老,一家人从此享受天伦之乐。沾沾自得的贺斗以为骗得了钱财,骗得了铁匠铺可以维持生计,不料自己学艺不精再加上不会经营,不久就衰落得身无分文,妻子带着儿子也跑了,他自己则成了沿街讨饭的行乞之人。
后来,这个故事在尚家庄乃至在齐、楚两地传开,人们用上一个形象的比喻,镶上“尚升”“贺斗”两人的名字,慢慢演变成了“一升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的俗语。
作者风采:
作者简介:本名王云凤笔名金鋆铃,女,出生于1973年春,第一故乡湖北省鄂州市段店镇中咀村。现居住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车站路240号。业余创作二十多年。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于《我与诗歌.当代青年新绝句》、1997年任《党旗飘扬》一书记者、采编。2003年开始南下深圳漂泊十一年,《打工族》、《西江月》|《观澜河》、《理士人报》等众多的报刊杂志有作品发表若干!现为自媒体人,经营个人公众号鄂州梧桐树1973和三木秉枫传媒四刊.我的人生格言——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法.拉封丹)我的交友原则:互爱、互动、互敬!
公众号之一:
鄂州梧桐树1973,诗歌、散文、小说、中篇长篇连载平台;欢迎友友们扫一扫二维码免费关注!
公众号之二:
三木秉枫文化传媒四刊,诗歌、散文、小说、中篇长篇连载平台;欢迎友友们扫一扫二维码免费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