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儒林外史》闻名已久,但一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直到最近才通读一遍。读过才知道真是好书。
以前只是在中学课本上学过一段范进中举,知道有个要把两根灯草减掉一根才肯咽气的严贡生,其他的,对这本书就知之甚少了。还因为它在四大名著中排名第五,也就少了些敬畏和尊重,实在有些怠慢了。
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极为推崇,赞它“是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又说“讽刺小说自《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这是把它放在空前绝后的地位上了。
这本书出场人物众多,许多都是经典形象,令人过目不忘,有点令人发指,有的令人唏嘘。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范进中举后疯了,这个形象太经典,甚至说家喻户晓也不为过。他的处境在中举前后从地下到天上,判若云泥。光是他的岳父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就前倨后恭、判若两人,这样的反差,又怎么能怪他会失心疯呢?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科举制度,想想他大半生的穷困潦倒,终于一举成名,都是拜这个制度所赐,又怎能不令人唏嘘呢?
其实,书中还有一个周进,和范进极为相似又颇有渊源,可能大多数人就不甚了解了。我也是看了书才知道,范进是喜极而疯,周进是痛极而疯。
周进也是屡试不第的穷书生,年过花甲却连个秀才也没中,见到其他读书人还只能自称“小友”。他在山东省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当私塾先生,被新进秀才梅三相公嬉笑嘲弄,当真是无地自容,却还要唯唯诺诺,强自苦撑。
家长们请他来,自然一口一个先生叫着。而陪客的梅三相公等到周进进了堂屋,方才慢慢立起来和他相见,似乎百般的不情愿。紧接着又庄严声明:“你们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和小友序齿的。”他中了秀才,虽然年轻也是老友。周进是童生,一把年纪也是小友。然后梅三相公又故意高姿态,今天请先生吃饭,他可以发扬风格,让周进坐首席。紧接着,他又极尽挖苦嘲笑之能事,几次三番嘲弄周进,偏捡他的痛处、胡须满腮、屡试不第说事。而周进只是羞愧无地、抬不起头来。
而这样的私塾先生也干不长,他只好转行去给别人记账。再去贡院之行,他的苦闷委屈终于爆发,在贡院里看到一个个号棚,周进一头碰在号板上,晕死过去。众人把他救过来,他又一头撞过去,伏在号板上哭,一号哭过,又去二号、三号哭,直哭得口吐献血、众人心下凄惨。生意人重义气,一起出资为他纳监进场,算是有了可以参加考试的资格。周进闻听立刻跪倒叩谢,说变驴变马也要报答。读书人斯文扫地,可这却是他的肺腑之言。
周进居然就中了,然后又当了主考。他看到范进,就想到从前的自己,同情怜悯,所以特意将范进的卷子看了三回,生怕漏了人才,才认定是好文章、才取了他的头名举人。
可以讲,如果没有周进的前车,就没有范进的后辙。这方面,周进算是没有忘本。而他转脸就抨击另一个秀才写诗是不务正业、只有八股才是正经文章,又充分暴露了受科举毒害至深的他又成了科举的维护者。令人叹息。
《儒林外史》里人物众多,余下的慢慢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