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心理教育
大雨·给孩子捉一只蜗牛!

大雨·给孩子捉一只蜗牛!

作者: 杜华松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21:58 被阅读371次

    最近北京连续下了好几场大暴雨,孩子只能躲在家里玩玩具。

    无意间看见小区路边的草丛里很多蜗牛也因为暴雨而现身了。

    回到家,我问孩子:你见过蜗牛吗?

    他说没有。

    可我记得绘本上是有的。不过,想当年我也是看完《鼹鼠的故事》,再看到真正的鼹鼠时,大失所望。

    于是周六又一次大雨之后,我就在小区路边的草丛里捉了两只蜗牛。

    孩子对这奇怪的生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午觉也不睡了,就跟我一起蹲在花盆边看蜗牛。

    我给他演示了蜗牛触角的伸缩功能,然后给他看了更奇怪的事情:蜗牛没有脚!然后把蜗牛放到树叶上,一起观察它怎么爬行,怎么背着“房子”从一片树叶“跳”上另外一片树叶。当它爬到树枝上,我们又趁机观察了它半透明的身体……

    “你来画一下蜗牛吧?”我提议。

    孩子立即飞一样地拿来了纸笔。

    然而几乎是刚一下笔,他就说:“我不会……”

    “你试试嘛!”我鼓励他。

    他又画了两笔:“不会……”

    孩子还不到三岁,无法控制画笔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受挫”→“不会”这种逻辑,通常都是大人无意间灌输的。类似的还有“不对”,“不行”,“哈哈哈哈(嘲笑)”……

    先不找原因了。

    画不好可以说嘛。我指着画开始引导他描述。

    “这个是蜗牛的壳吗?”

    “是的。”

    “这是什么?好像是蜗牛的眼睛?”

    “是的。”

    “这画得很好嘛!圆圆的壳,尖尖的眼睛。”

    孩子的表情忽然由刚才的沮丧变成了开心的微笑。

    “再画一个试试?”

    “好!”

    于是我们得到了这样两幅蜗牛“肖像”。

    真是“灵魂画师”啊!

    不过,即使用成年人“好”=“像”的通俗评判原则来看,孩子也已经成功了。他已经准确捕捉了蜗牛的三个重要特征:

    1.颜色

    2.圆形的壳

    3.细长的触角

    他甚至尝试着画了蜗牛壳上的螺旋。

    “不错不错,拿去给妈妈看看!”我给他进一步提升自尊自信的机会。

    他抓起画飞一样地跑进了卧室。

    “哦!不错嘛!一圈一圈的……”妻子大声说。

    我似乎看见孩子开心的笑脸。

    但如果我们僵化地按成年人的标准去评判,这些自尊自信和创作的乐趣就会一扫而空。

    这是奶奶教孩子画画的成果——全是奶奶自己画的。表面上好像是很好的示范,其实孩子可能只学到了:“我画不好,不对,不像,我不会……”

    于是,除了一些随意乱戳的点,孩子其实什么都没画……

    按照这个思路教,即使孩子到小学年龄,能控制画笔,能画“对”了,也不过就是学会了临摹。心理、智力和创造力……这些说起来似乎有点虚,但谁见过临摹画获奖?

    扯远了。还是回来说蜗牛吧。

    其实蜗牛还可以做很多有趣的观察。比如可以把它放到玻璃上,然后从反面观察它怎么爬行。然后我们可以再从画画切入,配合积木,让孩子客观认识圆、螺旋这两个原本很抽象的几何图形,再跟正方形、三角形等进行比较……

    针对儿童的自主性绘画,中科院心理所已经做了3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摸索出的道路就是由“教学”转变为“指导”。而指导的重要思路之一就是引导孩子通过绘画认识和运用几何图形。这既是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已经证明的各种益处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自行查阅。

    于是我一路琢磨着,满脑子各种关于蜗牛的实验、观察、游戏,结果一进门,孩子就从花盆旁边冲过来:爸爸!蜗牛不见了!

    呃……明天会再下大雨吗?我想给孩子捉一只蜗牛!

    ——————— 完 ————————

    您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有什么问题或者高招?

    欢迎点评或简信给我!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两岁半孩子的爸爸,简称:心理学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雨·给孩子捉一只蜗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re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