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盟教授2020/7/14于厦门
一,当前世界幼儿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1,课程以幼儿为中心。2,重視幼儿五大领域整体全面发展。3,强调发展领域(能力)和学习领域(内容)的全面发展。4,重视幼儿生活经验,与在地文化,到因应多元文化。5,重视幼儿个别差异。6,兼顾一般幼儿和特殊幼儿的需求。7,强调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8,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供幼儿适当的鹰架。9,透过游戏中学习。(以上取自2015年郑博真,幼儿园教保活动设计)。
以上和我国指南的理念和精神,非常符合,但文中特别強调,兼顾一般幼儿和特殊幼儿的需求,也就是融合教育在幼儿园更要重视。
二,幼儿园课程要有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基础。
1,心理学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课程要由淺入深,由易而难,採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例如美国幼儿园曾经实施直接教学,我国幼儿园还有很多的读写算课程。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2,认知理论,Piaget认知发展理论,教师宜扮演资源提供者,创造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元的素材和资源,以促进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根据Vygotsky社会认知发展理论,教师需要扮演促进者,与学生持续对话,引导幼儿有意义的建构,安排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以上同郑博真)。Piaget认为智能发展具有普遍性,不受文化影响Vygotsky认为文化情景决定认知类型。Piaget强调发展中儿童与物体互动的角色,Vygotsky强调发展中儿童与人互动的关系。Piaget认为自我中心语言,当认知能力发展时就会消失。Vygotsky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引导幼儿自己思考的工具。Piaget认为学习和发展是分开的,发展在前,学习在后。Vygotsky认为学习能够引导发展(吴慧珠,2003)。指南中强调学习与发展,也兼顾两者,我一直认为教学习与发展不能一刀切,提供情景给孩子自主发展(Piaget)孩子没有发现问题,我们也可以提出焦点问题(Vygotsky),老师的问题幼儿无法自主学习,老师也可以预设活动(Skinner)(Vygotsky),或者是引导幼儿小组合作学习(Vygotsky),最后,老师也是可以教的,因为近侧发展区,指的是在老师和家长或较有能力的同伴协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指南中的合理期望包括幼儿自行和环境互动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所以不是不能教,是怎么教,适性教育就是要考虑每个幼儿近测发展区的差异,提供学习者所需要的协助--包括老师和家长,同伴,情景,教材和教具,都是给孩子最好的鹰架。
3,脑科学理论,人脑是天生的学习器官,最适合在有意义丰富且自由自在的情景中,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运作,学习被视为是自然而整合的,其意义在于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积累知识(陈新转,2003),在课程上,我们要提供自然的,真实的,丰富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围着真实的问题来建构学习活动,让幼儿进行多元整合的探索。脑科学是每个课程都要运用的理论之一,没有左脑右脑开发的教材,我们都是太功利化了!
4,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的价值,重视幼儿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强调幼儿为中心的全人教育,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强调多元学习经验,强调多元评价,强调学习者互动合作,强调开放丰富的学习情景,强调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郑博真,2012)。多元智能三个核心理念,理解与表现,肯定与接纳,整合优补弱。多元智能没有学校,没有课程,没有教具,更没有一套多元智能教材。
5,情景学习理论,主张知识来自于生活情景中,教学活动必须真实的意义,幼儿园主题取向,方案取向,在课程与教学上,都强调让幼儿透过实际考察,亲自操作,体验和探索,獲得的第一手经验来学习。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自体验,獲取经验的需求。
6,人本理论,认为课程目的在满足幼儿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强调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统一,重视课程的情意面向。课程的实施应该能提供幼儿自由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潜在学习能力,鼓励幼儿自动自发的经验学习,幼儿主导自己的学习材料和方法。(张春兴,2013)
三,幼儿园课程要有社会学基础。
1,结构功能论,教育是社会化的媒介,幼儿园课程的目的,在使幼儿社会化。我国幼儿园课程,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当代中国人。
2,衝突理论,国家政策将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种潜移默化,渗透在学校潜在课程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爱党爱国爱乡的民族意识和情怀。
3,解释理论,根据知识社会学的看法,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传遞的过程,隠藏社会结构里的杈力分配原则。知识本身和学校课程的安排与组织都存在社会階层化现象。因此中长期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人才,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一大批的研究创新型人才。
四,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1,永恒主义认为课程要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分科,重哲学神学数学历史人学,轻自然科学和物理科学,偏传授式灌输和指导,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2,精粹主义,课程目标强调认知与智能学习,学习是为了往后的职业和生活,教师的角色在将片段的知识内容加以组织,有次序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循序渐进直到精熟学习。
3,进步主义,课程目标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增进民主的社会生活,强调培养科学态度和方法,课程强调整合,和学生周围大自然和大社会关联。老师是幼儿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方案课程受进步主义影响很大。
4,重建主义,课程目标在改善和重建社会,课程内容是多元文化,环境,平等与未来(简楚瑛,2009)
5,后现代主义,开放的课程观,课程不是固定的,强调整合,实施过程,尊重幼儿发展的独秀性,注重经验的联系,以能解决生活中和切身有关的问题为主(詹棟樑,2003)。我国指南的理念和精神和后现代主义的课程主张相近。
五,理论是实践的重要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程实践一定要有理论基础,各种学派理论都有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根据,我们不能抱殘守缺,我们应该融会贯通。因此我们要走中庸之道,因人而异,因内容而不同,因地而制宜,因型态而调整,因时而改变。幼教没有固定的课程模式,最重要的是,取材生活化,教学活动化,课程整合化,型态多元化。
结语:学校发展,
制度是架构,
设备是条件,
老师是关键,
课程是核心。
园长老师要专业
了解孩子,
设计课程(心中有孩子,手中有指南,脑袋有想法,手腳一起动)
发展孩子,
引领家长。(孩子得到发展,家长才会相信我们,因为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家长是我们的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