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从进了公司至今已过了一个多月,和部门的一众同事倒也混了个七八分熟。
但也先后目睹了三位同事的离开。
接下来一个月还会有更多。
其中一位美女姐姐,毕业于某985大学,在公司呆了一年有余,上个月也离职了。
她告诉我,互联网公司平均的工作年限只有一到两年,保质期一过很容易就会跳槽走人,尤其是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的岗位,“没有什么成就感”,而且“私企的竞争压力很大”,便造就了频繁的流动性。
我听了以后很是怅然。离职的同事里,有名牌大学高材生,有海归,平日里大家比邻而坐,谈笑风生,离别之时倒也干净利落,洒落而去,转身便投入到下一家公司的拼搏中,至少是为了下一次全城暴雨时不必再踏着积水花上三小时回到对岸的出租屋中。
恍惚间也顿时理解了,为什么父母总要我们考研考公,为何总要我们无视私企的招聘启事,为何宁肯掏尽六个人的钱包也要替我们置下一处市区的物业。
因为他们不想我们目睹如此多的离别,更不想我们每一年都会有一天成为离别的主人。也许在一群同一屋檐下共同打拼了半辈子的人看来,每一个人的离去都会是一件远不止散伙饭的大事吧。
我害怕,害怕会有抱着铺盖四顾茫然的一天,拿着一纸本科文凭手足无措。
二
今天上班的时候遭遇了一件烦心事。
某资深用户,我们姑且叫他小白,一天之内刷了成百上千条评论,仿佛五湖四海各个角落都能找到他的踪迹。里面多的是各种娱乐八卦、过期内幕,倒也引来了一些吃瓜群众的拍手叫好,当然也就有了不少擦边球的求赞互赞。
求赞做什么?自然是为了刷积分换奖品。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象早已是屡见不鲜,按理应当是要予以打击才对,可我们老大却采取了默许甚至是纵容的态度,没办法,谁让我们是个新闻聚合平台,求的是个流量要的是个KPI,十条没营养的吐槽胜过一篇五百字的精辟分析,尤其是这夺人眼球流量爆炸的娱乐版块。“那么长的评论我看都不想看”,老大如是说道,巴不得多来几个二白三白小黑小黄,“他承包了我们评论区同事80%的KPI”,是走是留租房买房全指望着他了。至于新闻伦理?评论守则?还是留给那些老师们垫外卖吧。
当然也有人看不下去。小林也是一位资深用户,自称是“最早期的一批用户之一”,他说他“不会像小白这样为了积分在每条新闻下强行留言”“以前看资讯是享受现在是受罪”,为此他也学着来刷屏刷赞,甚至要组建一个“反小白联盟”针锋相对。
这下可不得了,老大一看这不是恶意刷屏吗?岂不是要毁了我打造全中国最好评论区的梦想?可毕竟事出有因,最后还是警告了事。我本想着双方都各打五十大板却没能争得同意,谁让那位承担着我们80%的KPI呢。
转念一想,我们毕竟只是一个RSS的新闻聚合平台,从新闻到评论到用户群都只能说是鱼龙混杂,流量为王的当下出现这种现象也不奇怪。但即便这样,也还是比很多其它平台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我怕的是,今后类似的新闻聚合日益勃兴,固有理念抛诸脑后之时,是该一步迈入随波逐流还是茕茕独立孤独而去。毕竟我现在已几乎是绩效垫底了。
三
昨天和一同学聊起了课堂,聊到了最近他们在做着作业还要参加比赛。
他说,他们课程作业要做一份完整的广告策划案,然而老师只上过两次课,既没有多少讲授更谈不上什么指导,当然私人关系除外。最后作业上交,老师回复了一句“创意不足”了事。
他说,他要是随便就能有好创意还要上这课干什么?还要老师指导什么?
可惜老师只上了两次课,当同学遭遇了广告营销预算安排上的困惑跑去询问时(毕竟谁也没有真正卖过广告),老师只回了一句“这种问题还要来问我”便打发了。
我默然。是啊,这种明码标价的问题在讲究大数据的时代根本不该是问题,在许多网站上都能查到各个营销号的报价,就算是找代言人也有办法查到他们各自的价码。可他们说真的没学过真的不会啊。更别提我现在所在这互联网公司里各个岗位所需的各种闻所未闻的能力了。
或许吧,毕竟我们一直在学的是各种概论外加一些实操,一年前还在学习线性编辑操纵刻录机一年后就想玩转什么数据什么网络实在是有些勉强,倒不如自己多玩玩相机多跑跑单子兴许还能倒腾出几部漂亮的纪录片。可我只是一个垫底的学渣说出来别人还得问你上课听课了没哪来的资格说话。话说回来,教传播的人不应该最擅长提升传播效果吗?这是否是一个悖论呢?
我只是害怕,害怕一无所长连互联网思维都没有的自己,是否只能抱着五年甚至十年前的理念四处碰壁,到时候恐怕不仅没有了说离别的底气,连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的荣誉都轮不到自己了。
刚才隔壁的舍友敲开了门,说要看看我,怕以后见不到我。我也怕,怕离开了这里之后将何去何从……罢了,还是老老实实记单词背名词解释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