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拉‧阿莫特(Sandra Aamodt)
罗彻斯特大学神经科学博士,耶鲁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权威杂志《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前任总编辑。她在多所大学授课,曾参与在10个国家举行的40多场科学会议。文章散见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泰晤士报》。
王声宏(Sam Wang)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暨分子生物学副教授。他在顶尖科学期刊发表了超过50篇大脑科学论文,这些期刊包括《自然》、《自然神经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汇刊》、《神经元》;在脑科学方面曾获得诸多奖项:美国国家基金会青年研究员奖、史隆基金会奖赏(Alfred P. Sloan Fellow),以及凯克基金会(W. M. Keck Foundation)杰出年轻学者奖。
三个部分:
1,大脑它是在主动发育的,
2,基因和环境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3,分享几个帮助儿童大脑开窍的实用技能。
第一部分,大脑是在主动发育的,而不是被动地在受影响,大脑天生就知道怎么从这个世界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1.婴儿其实比他看起来要聪明的多,所有的大脑,都拥有天生的能力。
举例:
刚出生的时候,宝宝就立即能准确的吮吸乳头;
不久他还能转头,调整目光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在吃奶时候给他播放妈妈说话的声音,要比播放另一个妇女说话的声音更能让他使劲儿的吃奶;
迅速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
2.从受精卵到新生儿,脑的发育是自动化的。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婴儿全部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妈妈。
实验:
母亲的压力会对孩子的影响。结论:遭受风暴或飓风袭击家园的妈妈,她们的孩子发生自闭症的危险性,要显著高于没有遭受此类灾害的妈妈。
举例:
母亲怀孕期间经历严重冰雹后,生出的孩子在5岁时,智力和语言能力要比其他孩子差;
母亲怀孕3个月的时候有近亲去世或者患重大疾病,那么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就更大;
母亲怀孕期间经历过地震,孩子更有可能出现抑郁倾向,或者出生时有腭裂。
建议:怀孕期间,轻松点,尽量对自己好点。
3.怀孕期间妈妈吃什么会影响到孩子到大脑。
举例:
不吃海产品的母亲生的孩子,和每个星期吃一些海产品的母亲生的孩子相比,在7岁时更有可能出现社交问题,8岁时可能出现语言智商偏低的问题。
建议:母亲吃的海产品越多,孩子的脑功能就越好。鱼越小,含汞量就越低。
4.孩子吃什么会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母乳喂养的误区:能让孩子更聪明的不是母乳,母乳里并没有这样的物质,而是妈妈的综合素质。这其实是“聪明的妈妈养育了聪明的宝宝”。
5.大脑主动发育还有一个表现形式,就是睡觉。
婴儿有2/3的时间在睡觉,他们的脑并不是无所事事的,而是正在执行复杂的心理过程,那些帮助他巩固知识,促进脑发育的事件正在进行。
第一部分结论:
宝宝的脑天生就懂得怎么从这个世界中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的脑发育过程只需要一个“足够好”的环境,和一个称职的看护者。
对家长来说,养育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不大,偶尔的臭脾气也不一定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严重的、持久的伤害。让自己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情,尽量给孩子的大脑发育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享受为人父母的美好过程,其实是养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对个人来说,你的大脑是主动发育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你的性格、智商、行为模式等等,和你父母的问题关系不大。
第二部分:基因和环境对大脑的影响
1.基因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孩子的玩具偏好就是基因决定的。小时候玩什么玩具,和他们长大后是否成为同性恋并没有因果关系。同性恋行为是有其他方面原因的,比如在脑发育早期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前的经验或者遗传基因。
建议:男孩子有女孩子的行为模式,父母不要试图去治疗它,在你看到那种行为的时候,它已经不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2.环境对大脑的影响。大脑不得不去适应一个跟基因形成过程中的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
举例:驯养奶牛的技能,让人类进化出了消化牛奶的乳糖酶。环境让人类习得了经验和技能,从而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基因。
3.许多环境的改变,是基因来不及应付的。
举例:近视眼。悉尼儿童的近视眼比例,比新加坡儿童的1/8还低。
因为,大脑在进化的时候,孩子都是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的,同样眼睛的发育也是相似的经验。
建议:孩子近视眼未必是因为老玩电脑看电视,要让他们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保护视力。
举例:食物。糖和脂肪过度需求很可能就是导致肥胖和某些癌症的因素之一。
举例:电子化时代的环境。
建议:没有任何可靠的研究表明,看电视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举例:噪声污染。怀孕第3个月时长期暴露在强噪声的环境下,噪声甚至能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对他造成听力损害。因为胎儿大概会在母亲怀孕9个月听到声音,比如汽车的喇叭声或者卡车的轰隆声。
建议:母亲怀孕的最后3个月和孩子出生后的头6个月,要格外注意避免噪声。
第二部分总结:
环境和基因对大脑的影响,是相互交织、难舍难分的,基因决定的孩子的个性,也会形成他特定的生活环境。在基因与环境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让我们很难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基因的影响,什么是环境的影响。
类似“智商由60%的遗传决定”,或者“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是学来的”等等这样的言论,不符合生物学的发展规律。
每个孩子都会带着天生的个性,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把他变成你希望的那个人,因为你做不到,而是需要帮助他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让他能更好地适应外部世界。
第三部分,在了解了儿童大脑的运作规律之后,分享一些书中的实用诀窍。
1.关于吃。
小孩不爱吃蔬菜时,把一种新的味道和一个熟悉并喜欢的味道结合在一起。比如,孩子不爱喝胡萝卜汁,但你如果把胡萝卜汁和牛奶混在一起,孩子慢慢就会喜欢上纯胡萝卜汁。
2.关于玩。
男孩儿的游戏是探索外部世界并与之互动,女孩儿的游戏是在练习照顾人,和精细的运动控制技能。你可以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培养一些他们自己不能发现的技能。鼓励女孩打电子游戏,更多地参加体育运动。对于男孩,鼓励交谈和讲故事、写故事。
3.关于孩子读书。
婴儿根本不能阅读。儿童读物的好处在于创造了亲子互动的机会。但是家里有很多的书,对孩子的影响就相当于父母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和让孩子从小就读书相比,家长多读书更重要。
4.关于青春期的大脑
这个时候大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有活力。家长要理解和宽容青春期的行为是大脑发育的结果,更要对青春期的孩子的正确爱好多加鼓励。
全篇总结:
大脑具有自我塑造能力。虽然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孩子对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孩子并不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其实都是主动参与的。无论这个世界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大多数孩子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
大脑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基因为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大脑需要根据特定的环境进行更新调整。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可以生活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成为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物种的原因之一。
我们利用大脑的一些特性,帮助小孩从环境中获取有利的东西,培养一些孩子自己没有发现的技能,也能更好地理解、宽容举止怪异的青春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