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养育》读书笔记|孩子为什么爱看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节目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无条件养育》,本章题目为《第6章是什么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01 家长养育行为的根源
家长养育行为的根源通常可以被粗略划分为四种:(1)所见、所闻;(2)所信奉;(3)所感;(4)(以上3点的结果)所惧。
- 所见、所闻
我们从养育自己的人身上学会了如何养育孩子,我们也许无意识地习得了某些具体规则。更重要的是,我们或许还无意识地接受了一个有关“家长角色”的总体概念:即“妈妈或爸爸应该如何对待孩子。”
如果我们从医生、邻居和家庭成员那里接收到的建议所反射出的观点花样繁多,那么这些智慧就会彼此冲突,或许还会彼此抵消。
朋友和邻居会或坦率或婉转地表达他们的看法,但他们同样也认为在孩子出格时你需要强硬对待。 - 所信奉
我们如何看待孩子?我们对孩子抱有“性本恶”的看法。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人们更多的是会忽视惩罚性养育模式的泛滥,将焦点放在“宽大处理”的偶发性实例上——有时甚至会宣称整整一代人都被宠坏了。
我们如何看待竞争?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被看做是一种“零和”关系。
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能力?倾向于高估孩子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认为行为不当的孩子应该拥有更大能力和更多责任感”的家长更容易对孩子生气,更容易责备和惩罚他们。
我们如何看待顺从?研究结果显示,一种文化中的人们越想让孩子符合传统养育原则和专制养育(而非孩子独立思考),就越倾向于使用体罚。
误将“报应”当正义。许多家长继续使用惩罚,是因为他们将其视为道德领域的必备品。
二选一式思考。传统训育方式与放任自流相互对照,我要么对孩子施以惩罚,要么对他“听之任之”;要么严阵以待,要么毫无疆界。 - 所感
有时我们失去耐心的原因仅仅是孩子需要太多的耐心:他们会吵闹,把东西弄乱,以自我为中心。正如我在本书开始时提到的,养育孩子不是懦夫能够胜任的,有些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难带。 - 所惧
害怕自己的养育模式存在缺陷。
害怕自己无能为力。
害怕被评价。有些家长生活在这样一种恐惧之中:他们不仅担心朋友和亲戚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养育技巧,就连不知名且无处不在的陌生人他们也要害怕。
担心孩子的安全。
害怕孩子娇生惯养。
害怕对孩子放任自流。
02 依恋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包尔的“依恋理论”:
通过研究母亲与其1岁孩子的互动提出的:在一起时的心理满足和所谓的分离焦虑;“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如果婴儿发现母亲不理它,就会哭闹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期望母亲产生内疚来更好地满足自己。有四种典型的表现:1.安全型依附。2.逃避型依附。3.焦虑型,不安全型依附。4.紊乱型依附。
03 孩子为什么爱看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节目
9岁的女儿很享受观看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节目,起初我感到不安,最后终于弄清楚了几件事。
第一,她在白天已经领教到了足够多的智力开发,晚上就应该享受一些毫无挑战性的娱乐节目。(如果成年人可以在无聊的情景喜剧或平装本恐怖小说中获得放松,那么为何一个4年级的孩子就不能享受学龄前节目呢?)
第二,当和女儿看过几次节目后,我发现她实际上会利用自己的“高智商”去预测故事情节发展、批判前后矛盾之处、思考人物的其他行动方案、识别制造各种幻景的技术手段。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观看“层次比她低的”电视节目(或阅读一本书)并不会让她变傻,真正的危险在于强迫她加速成长。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无条件养育.第6章是什么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无条件养育.第5章逼向成功
无条件养育.第4章惩罚的伤害
无条件养育.第3章过度管制
无条件养育.第2章爱·给予和撤回
无条件养育.第1章有条件养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