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后大卖,我也是随大溜买了一本,可惜至今没有看过电影。
这本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一家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的书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
穷困的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旧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莲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很快达成。
海莲是个连付帐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物资实行配给制,海莲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而弗兰克也在英国各地奔波,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莲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渡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然而一天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莲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书中对珍本书的描述,让每一个爱书之人垂涎三尺。
我没见过什么像样的珍本书,真是可惜。附近倒是有个旧书店,我也常偶尔也去,不过真像去捡垃圾,在一堆旧书中扒拉半天,没几本想读的,更别提精装书或者珍本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发奋图强,没有再买去某宝买盗版书,而是去书店订(要找的书,书店似乎很少有现货,书店教辅和考试书籍太多了),是贵了点,不过少买几本也无妨,反正我买的书从来也读不完,与其说我喜欢看书,不如说我喜欢买书。
想来这本书对打击中国盗版行业还是有点作用的,至少我等有品味有良心之人,稍微自觉了点,哈哈。
书中另外一个让人动容的地方是书信,信是节选,每封信也不是很长,读来却别有一番味道。
我们是见证通讯工具跨越式发展的一代,也有幸跟上了时代步伐。
尽管现在电子通信极为方便,我也是通信便捷的受益者。然而,对于经历过书信时代的我们,书信依然是最美好的回忆,那不止是联系彼此,更见证了我们青春、友谊和爱情。
刚上大学的时候,和朋友们的通信最为频繁。
那时候,信纸带着优美的图案和淡淡的香气,怀着满满的虔诚,写满真挚的语言,忘了一封信来回要多久,收信时雀跃的心情却依然记忆犹新。
中专和高中时代的信件可能还在娘家,下次回去找找看,也许找得到。大学时候的信件在我家,前几年还会拿出来翻翻,现在也是尘封了,恐怕是那些幼稚而炙热的情感渐渐淡然了。
书信似乎像驿站飞马一样,成为了尘封的历史,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惟有回忆,历久弥新……
网友评论